金士焯:醉心深耕山水艺术的实力画家
金士焯,原名:金维久,出生于安徽灵璧,1995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同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受教于贾又福、李行简、田黎明、崔晓东、姚鸣京、李铁生等国宝级艺术大师,现供职于文化部梅兰芳纪念馆,文化部青联委员、文化部青联书法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美术部副主任。中国政协礼堂《中国水墨》杂志副主编。2005年为美国哈里伯顿石油公司制作巨幅《仕女图》,并由公司出版《金维久山水花鸟作品集》。
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山水实力派画家,金维久的画孕育着空灵之气,如平远构图,疏林远山,几株枯树,半抹半波,几点修竹,一个茅亭,淼浩的湖面上远远的荡漾着数峰远岫,静静的笔墨带着枯涩,带着洁净,构成精炼。用极为简约的笔墨表现出清远,空明、微茫的特色;散发着孤寂冷落,淡淡的哀愁有如地老天荒式的寂寞沉静,超凡脱俗。他着墨不多,而情趣无尽,耐人寻味,似有似无的笔墨构建,恰恰吸取了超逸派画家们的笔墨够架,又不失西方绘画的黑白灰。
仿黄鹤山樵万壑松风图绢本
在崇尚推陈出新的创新时代,“仿”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语汇。然而在金维久的画中却通过对画史上风格宝藏的有效吸纳而达致个人艺术的巅峰,将“仿”的艺术形式推向了中国山水画的另一个创造时代,正如画家本人在宋人扇面山水临摹时的体会,当亲手去研究动笔实践时,才知道这简单的更加难以画到位!远处那两山之间的处理,虚实非常微妙,层层海滩推向远方,由实到虚,墨色由浓到淡的自然渐变,画起来也颇费苦心了,浅滩的形状也是一笔到位,墨色要一遍一遍的渲染,而且画面又那么小,因此,要做到特别的精细才行。
画画是一条很艰难的道路,仰望先贤前辈们,从初学到成名成家,中间多是经过了诸多的磨难、艰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并非一蹴而就,如果说最初的“能品”还属于“匠”的范围,那么,最后的“神品”“妙品”“逸品”当是我们每一个学画人都无比向往的,梦寐以求的,最高的“化境”,不但画的艺术成熟了,而且胸襟学问修养也成熟了,成熟的艺术修养与成熟的胸襟学问融为一体,于是画不仅能见出高超的技法,还可以表现高逸的人格,悲欢离合的情调,山川风云的姿态,都可以在无形之中流露于笔墨之间,增添画的韵味与意境。
也正是对山水画艺术执着的追求,2001年,在文化部与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举办的“首届"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大展”,获优秀奖,金维久的作品也被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收藏,2007年, 参加“安徽省宿州书画晋京展”,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7年,中韩艺术交流展,在韩国首尔墨山美术馆展出。2008年,参加韩国当代艺术大展,作品也纳入在韩国首尔展出。2010年11月,其作品也被选送参加广州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亚运当代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