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画家姚治华

 发布时间: 2012-02-02 阅读次数: 4821 【字体: 】  

— 记中央美术学院德艺双馨老教授姚治华先生

初见姚老师是去年在太庙他举办个人画展时,那是应郑碎孟兄(姚老的得意门生)的邀请,在撤展那天,有幸和姚老师合了个影,这位老人是一位放到人群中就找不到的普通人,普通的着装,普通的面容,唯独眼神不普通,没有境界的人是永远不会有姚老师那种恬淡,自信,充满阅历感眼神的。和他对视的那一瞬间,我的心就砰地一下浮想开去 ……

一、艺术创作的与时俱进

看过姚老师令人高山仰止的大作后,心里不禁地被他牵引到了画作的澎湃中去了 —— 姚老的画有一种情怀,那就是看似普通的一物一景经过他的点缀和渲染,画中所饱含的中国情结能深深地吸引住我,老农脸上的皱纹,黄河壶口的乾坤倒转,奇峰侧岭间的险峻。而这种中国情结也构成了他心中成就佳作的源泉和动力。我曾经问过我的朋友郑碎孟(姚老的得意研究生著名书画家)为什么现在不再以宋、明文人山水画作为主流,得到的答案是任何一个时代的画家得以反映时代为主,也许是自己一直就是门外汉,太浅薄没有想到这一层吧。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必须反映生活,如果画家单凭自己的思路进行艺术创作或是一味地摹古,终究形成不了自己的风格,放下沽名钓誉不说,一个艺术的传承如果没有了大众的认可,那光有点所谓的成就也是空穴来风罢了。所以说艺术创作的王道就应该是紧扣历史变迁故而与时俱进,放眼中国千年艺术传承,每一个历史时期其实都是有其特点的,但往往遵循了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 —— 起于摹古,落脚于继承,成就于创新与发扬,史上如此,现在亦是如此。我顿时自己在顷刻间领悟到了一个道理: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创造未来,艺术家是时代精神风貌的写手,他们是这个时代主旋律的咏者,感慨姚老让我有机会渗透到了这份玄机。我们要感谢像姚老这样的艺术家用他们的画笔教授给我们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特殊断代史本领,也让我们在 “ 被历史记住 ” 和 “ 记住历史 ” 之间的穿梭更加地游刃有余了。

二、艺术创作与爱国主义

放眼中国千年文化,我们会记住陶潜的归隐趣,李白的浪漫情,苏轼的豪迈份儿,宋四家,元四家,明四家等等不胜枚举的成就和令后人高山仰止的修为,但细想开去,古人们笔下或是诗卷里都承载了他们过多的个人色彩, “ 文以咏志,画传心趣 ” ,无论是哪位大家,都会在深浅不一里,或多或少地表达着对自然的偏爱之情;又或是寄情山水让心境来得空灵,远离俗世,堪比流云,不屑得与玩世争锋罢了。

而如今之世界,已不再是用画用诗表达清谈或是玄学的年代了,各国艺术形式在同一个层面进行着较量,如何让中国传统绘画适应于这个 “ 百家争鸣 ” 的时代,我个人认为,除了前文所述的中国情怀,向历史要

此图在毛主席纪念堂收藏姚治华教授画作

创新以外,我们需要溶进主旋律,能通过作品反映主旋律,传播我们中华民族在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 营造 “ 和谐社会 ” ,提升 “ 国家软实力 ” ,突出 “ 爱国主义情怀 ” 是我们这个民族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所需要去成就的,也是中华民族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食粮。

观看姚老的画,仿佛在纸张和每笔颜色的勾勒中闪透出那种爱国情怀。我们中的一些人会被记住,那是因为不同的成就或是不同的贡献,但是有爱国情怀的人是永远不会被忘怀的,因为我们每一个平凡人心里都会默默地为爱国主义情怀而热血沸腾。让我感慨姚老这种情怀的画作是 2003 年创作的《 “ 神州 ” 英雄奏凯歌》、《白衣天使的誓言》(姚老 71 岁创作)和 2008 年创作的《抗震救灾》(姚老 78 岁创作)虽然这几幅画是姚老诸多画作中普通的三幅,但是于我看来确实一位画家真正地通过作品让历史、让人民永远记住的不朽之作,画作中反映出来的那种时刻关切人民和心系祖国安危的情怀已经超越了画作本身,我们要感谢姚老,正是他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有机会永远地记住祖国的荣耀和国殇,也许多年以后大家再谈起 “ 神舟飞船 ” , “ 非典 ” , “ 汶川地震 ” 时会很轻松,但是姚老的画却会随时在顷刻间用最简单的方式冲击我们心底那块最柔软的区域,让我们时刻心系祖国的荣与辱,一位画家能用自己的笔墨唤起民族的精神,这个时代能与姚老并驾齐驱的能有几人?在这个层面上,比起古人时有的 “ 无病呻吟 ” 和 “ 一步三摇 ” 的矫情,姚老来得更真实,更直接,更能让我肃然起敬,在这个层面上,他完全超越了古人,是我们当今文人和艺术家的领军人物。

三、艺术创作与做

与姚老的第二面是拜访姚老天鹅湾泥墅斋,这次是陪碎孟兄拿他的一些习作去请教姚老。看着他评点碎孟兄作品的情景,不禁让我的联想如水中涟漪平散开去:其神,如手握千军、成竹在胸、摇曳鹅毛扇的孔明,指点和起落中自有乾坤;其态,如在吐纳间见招拆招博弈的智者,三言两语里尽述其中佳妙。这时我不禁想起少时看得一则故事: “ 一个人汽车坏了找到一个工程师,工程师在一番检查后在车的某处画了一个圈,说: ‘ 就是这 ’ ,于是收了 500 美元。后来被问及为什么收那么贵时,工程师回答: ‘ 知道画圈 5 美元就够了,但是知道在哪画却值 495 美元。 ’” 这个故事让我们感慨,除了感慨挣钱的容易时,更加感慨专业知识给我们的震撼。在他面前,姚老指点的不仅仅是这几张宣纸上的墨迹,更是在为我们诠释人生。姚老为我讲述了他的艺术成长,一步步走过来的艰辛历程,以及对绘画事业的专注和几次转型,可见成大事之人必有不平凡经历,但有不平凡经历之人却不一定成大事。姚老的话里透着对年轻人的劝诫,必须踏实学艺,没有一笔一划地重复是万万不可能成就那对点墨出神般把握的。再者,姚老很欣慰并一直赞成碎孟兄阔别朝夕相处了 13 年三峡后的北上,并坚持认为兄长来北京后定会成就他艺术成就的另一个飞跃将来必成大气。因为他认为在一个画家成长的道路上其实是有画内功和画外功之分的(在我看来,画内功是自己学习画画的技巧,而画外功是一个人的生活阅历,视野,交友以及对相关社会知识和人生观的领悟)画家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向社会这个大课堂吸取精华,这一点往往是很多人忽略的问题,以为做事为先,做人为后,殊不知无论做任何事都应该是做人为先。

姚老师对得意研究生著名书画家郑碎孟书作进行指导

姚老师对得意弟子著名书画家郑碎孟作品进行指导

姚老师对得意门生著名书画家郑碎孟画作进行指导

我深信,一个行得正,做得正的画家最后画出来的画肯定带上幽清之气;一个社会经验丰富对生活有感悟的画家一定会创作出饱含激情的画作。其实小小的绘画里也透着人生的大境界,在姚老口中得到了升华。我们常说 “ 出世,入世,再出世 ” 其实就是姚老口中的 “ 学习 ” , “ 感悟 ” , “ 再学习 ”—— 人生真的就是这样:我们也许在不经历挫折前心比天高,大有天是老大我是老二的心;在经历挫折了,痛了,领悟了,而这种在再感悟里生出的世界观就犹如火箭推进器般把我们推向人生另一个高度。今天能在听姚老点评碎孟兄画作的席间得此佳句实乃三生有幸。

姚老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平常人,虽然这种普通和平常的背后却是如虹的经历与成就,但他不沽名钓誉,不搞商业炒作,这样的普通和平常里透着伟岸。在这个花花绿绿,金钱至上的商品社会里,如此之高成就的艺术家要做到普通和平常需要的是怎样的定力和修为呢?在继承了中国千年以来文人墨客的高古清幽之外,姚老那如松似竹若梅的上清之气让我们每一个凡人心生敬仰,让我们和姚老学学做人,再学学做学问,与松竹为伍,感受中华文化的那般深幽吧。



上一篇文章: 毛主席字体变化解密 下一篇文章: 画家皮志刚


相关文章
[        宁静致远-刘宁山水画作品[历代书著名书法家刘国权
[历代书百岁画家刘石平[历代书书画大师--爱新觉罗.启功
[历代书徐本一[历代书当代书法家陈兆庆
[历代书米南阳[历代书赖少其
[历代书李绪刚[历代书徐镇锁
[历代书“壶艺”与“陶塑”兼修的紫砂大师——...[历代书迟学龄
[历代书张延信[历代书何冀闽
[历代书苏怀祥[历代书苑福章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鲁中书画网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21453380584717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