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台州籍艺术家吴龙友

 发布时间: 2012-01-15 阅读次数: 5553 【字体: 】  

台州艺术家吴龙友:与大师结缘 与书画结缘

 

 

吴龙友自幼喜爱涂鸦,临习不断,又与许多书画大家经常接触,在拍摄期间,得益颇多。书画作品散见于30余家报刊杂志。2006年主编《李锐墨迹选》(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2007年主编《余任天书画篆刻集》(中华书局出版)。

因为拍摄文献电影,他与沙孟海、启功等学界宗师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大师的熏陶,他自己也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台州艺术家吴龙友

吴龙友是路桥横街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曾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龙友这个名字取得好,因为在他结交的老师和朋友中,称得上‘奇逸人中龙’者甚多,如沙孟海、启功、陆俨少、李锐、冯其庸、朱关田、洪世清、周沧米等,皆为一代大家或当今俊贤,真是难得的缘分。”中国美院教授张耕源说。

最近,由市文联、浙江电影制片厂、中国印学博物馆主办的“情系台州吴龙友艺术人生故乡汇报展,在台州图书馆举行。

期间,吴龙友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为沙孟海拍片

1984年,吴龙友来到浙江电影制片厂工作,得知国内还没有书法大家沙孟海的影像资料,便提出要为沙老拍片。

“我的建议得到了浙江美院、省文化厅、省文联领导的肯定,但都说没钱,我只好自筹资金。直到1986年初,我筹到5万元钱后,为沙老拍片这项抢救性的工作才拉开序幕。”

1986年初,吴龙友第一次来到沙孟海先生的寓所,提出要拍一部电影,反映他的书法艺术成就的想法。话虽不多,可花的力气却不少,因沙老听觉多有不便,所以总是提高嗓门讲话。

之后,在其入室弟子祝遂之的协助下,吴龙友和沙孟海又作了十多次交谈——大部分谈话都是以纸笔代嘴来沟通,至当年8月,沙老正式答应充当影片主角。

吴龙友写出剧本初稿后,交与沙老审阅。沙老逐字逐句看,还在原作上修改。有一句沙老勉励后学的解说词,原稿是“各位不但要赶上老一辈,还要与古人争先后”,沙老看后专门给吴龙友写信,建议将其中后半句改为“还要与古代名人争先后”。

进入拍摄阶段,沙老每天早早起床,他说:“早上吸点新鲜空气,等一会儿拍起来精神会好些。”

拍摄中,原本是先开摄影机,然后沙老写字。由于沙老年事已高,动作较慢,从添笔到落笔,当中相隔时间较长,因此空跑走许多片子。沙老便主动提出,等他先写一部分再拍,这样就不至于浪费胶片。

最让吴龙友难忘的是沙老写“龙”字。摄制组与百年老店邵芝岩笔庄协商,为沙老特制重达5公斤的巨笔。第一次,沙老用巨笔写了一个4平方米大小的“龙”字,写最后一笔时,因为太累,差点摔倒。

次日一见面,他就向吴龙友提出要求:“昨天没有写好,夜里也睡不好,今天要重写。”语气十分固执十分自信。吴龙友便改变计划,让沙老重写。这一回,沙老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一个4平方米的“龙”跃然纸上,大气磅礴,艺惊四座!在场人员为他消耗体力过大而担忧,可沙老若无其事地说:“我这不算写字,是牛耕田……”

拍片结束后,第一次看工作样片时,沙老风趣地说:“我写了一辈子字,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自己怎样写字,今天总算看见了!”

1987年,文献电影《书法家沙孟海》拍成后在国内外发行,被辑入中宣部“中国”系列片。1995年,该片被选送德国慕尼黑参加国际电影节。

1989年,吴龙友编导了文献电影《山水画大师陆俨少》,同样是国内外发行,被辑入中宣部“中国”系列片。1999年,他编导完成记录洪世清先生岩雕作品的艺术片《海上云岗》,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000年,他编导完成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周沧米先生的艺术片《雁荡之子》。

与启功交往

德高望重的启功,是文献电影《书法家沙孟海》的艺术顾问。

为了拍摄该影片,1987年春,吴龙友在百花争艳的西子湖畔,第一次造访了启功先生。

听罢关于电影的筹备工作、拍摄大纲的介绍后,启功说:“好!好!沙老对后学器重、鼓励,我发自内心地敬重他,非常值得拍,这是光荣任务。”接着,他又对吴龙友说:“沙孟海先生年事已高,伏案机会越来越少,有关写字的内容,你们要拍些观众想看的,也就是他如何运笔,怎样写字。”

在启功先生的全力支持与多次点拨下,文献电影《书法家沙孟海》的拍摄马到功成。吴龙友与启功之间的情谊,也日趋深厚。

1989年,吴龙友筹拍陆俨少的电影,来到北师大找启功。在听取吴龙友的汇报后,启功说:“陆老对长江很有研究,你们可着重展示三峡画卷。”当吴龙友提出求其题写片名的想法时,启功二话没说,欣然命笔。

2001年初,吴龙友参与筹编《二十世纪十大书家遗墨》,恳求启老写序,先生说:“呃,真了不得,这工程可不小啊,你们要编好啊。说不上作序,我写几句就是了。”

启功还对吴龙友负责的《谢无量卷》提供了特别的“优惠”,亲自从中央文史馆等处帮助收集谢无量书法作品的底片,又给四川省博物馆写信,除介绍浙江要出版这套书的情况外,还帮着征集谢无量的作品……

2005年元月4日,吴龙友给启功拜年,提出想给启功做一本线装的书法集。启功欣然同意。

从此,吴龙友便忙着为《启功书法作品选》搜集资料,并计划在7月26日也就是启功九十三寿诞时拿出。可没想到,启功的身体每况愈下,作品选还来不及出版,他便离开了人世……

“那年,我在半年内前去探望了6次;去世前,我在他病床旁守了半个月。回顾因拍电影而认识启功先生的19年来,探望先生岁岁不断。我已记不清去了多少次先生居住的小楼。其间,我有幸目睹先生的书画创作过程,并拜读他送给我的各类著作。每每踏进他的小楼,我心里就倍感亲切和鼓舞。先生妙语时出,那幽默而富有哲理的谈话,常常会把人逗乐以后又能叫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吴龙友说。

拾起书画梦想

“60岁以前,我拍电影;60至62岁,我拍电视;63岁至今,我为书画家出书。业余时间学习书画,则从未放弃!为沙孟海拍片,拾起了我儿时想当书法家的梦想。启功给我的鼓舞和点拨,又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吴龙友说。

2001年起,吴龙友参与《二十世纪十大书家遗墨》的编辑,负责编辑《谢无量卷》、《沙孟海卷》、《齐白石卷》(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04至2005年参与主编《沙孟海遗墨》和《启功墨迹选》(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在艺坛耆宿的熏陶下,吴龙友走上了学习书画之路。20多年来,他乐此不疲,从随兴涂鸦的快意,升华为鸿戏鹄游般的美感。

“永远鲜活地印在龙友脑海中的大师,正是他须臾不离的老师,时时关照着他学习书画的进程!”著名书法家俞建华说。

2011年10月,吴龙友艺术人生回顾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举行。一幅6米长的《熊猫》作品特别引人注目。该作品由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作序,由朱颖人、周沧米、王伯敏等知名画家题跋。观众在作品前流连忘返,不少人还掏出相机、手机拍照。

“与大师们的接触,使龙友得到了意外的收获,书画技能快速进步,学识和境界随之提升。他的书法,由雄健而渐秀逸,严谨而渐洒脱;他的绘画,以西为体,以中为用,笔墨间保持民族的传统,神韵中反映出时代的情感。特别是他画的熊猫,造型准确生动,背景处理协调得体,笔墨运用颇为娴熟,章法布局大气。”中国美院教授张耕源这样评价。



上一篇文章: 韩总统李明博秀书法“临事而惧”... 下一篇文章: 收藏艺术陶瓷 不必迷信大师


相关文章
[        宁静致远-刘宁山水画作品[历代书著名书法家刘国权
[历代书百岁画家刘石平[历代书书画大师--爱新觉罗.启功
[历代书徐本一[历代书当代书法家陈兆庆
[历代书米南阳[历代书赖少其
[历代书李绪刚[历代书徐镇锁
[历代书“壶艺”与“陶塑”兼修的紫砂大师——...[历代书迟学龄
[历代书张延信[历代书何冀闽
[历代书苏怀祥[历代书苑福章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鲁中书画网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6339588165283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