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0-27 阅读次数:
1763 【字体:大 中 小】 |
张牧石(1928—-2011)字介盦、又字扬斋,号邱圆,别署月楼外史、麋翁、眉翁。天津人。诗人、书法篆刻家、金石书画鉴定家。从寿石工游,与张伯驹交厚。张伯驹先生将张牧石与陈巨来并称为篆刻界的“南陈北张”,可见张伯驹甚爱张牧石之才。张伯驹晚年常用印章多出自张牧石之手。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天津诗词社副社长,天津印社顾问。
著有《茧梦庐诗词》、《篆刻经纬》、《张牧石印谱》、《张牧石诗词集》、《张牧石艺略》等《茧梦庐丛书》八种。
张牧石先生是当代闻名词人,与寇梦碧、陈宗枢并称津门词苑三家。
金石篆刻家张牧石2011年5月21日在天津逝世,享年84岁。
张牧石,1928年生于天津,字介盦、又字扬斋,号邱圆,别署月楼外史、麋翁、眉翁。诗人、书法篆刻家、金石书画鉴定家。早在少年时代就受家学影响,渐而养成涉学广博、“灵悟妙觉”的学识品格。还是在读书的时候,他即拜篆刻家寿石公为师,由此“成为研习书印诗词的发端”。其后,随着学问不断丰富,艺术之名远播,先后结识了章士钊、张伯驹、俞平伯、黄君坦等书画、金石、诗词界的前辈名人大家,酬唱作和,或联袂挥毫,或雅谈清趣,或鉴赏文玩……张牧石所接更广,所学更宽,所见更富,所识更丰。 张牧石先生书法从最古老的汉字象形、甲骨文起手习书,学古人、写古文、研究古代史,却又不让一个“古”字捆绑了手脚。他真草隶篆诸事俱擅,尤以石鼓文最富神采,不仅字形刚若铁画,媚若银钩,且能达到逸气高致,古风与己意相合相会的意境。张牧石治印不只是“刻章”,而以研究金石、文字之学为先导,追古踪而不覆蹈,出已意而不滥造。他的印学上追秦汉之风,植入吴昌硕、黄牧甫“黟山派”之法,风格独具,屡有出新。由于不囿秦规汉矩,在刀法、篆法、章法上注重与书法相结合,不仅以行草字体入印,更有富于时代气息和现代装饰意味的肖形印、肖像印刊行。张伯驹先生将张牧石与陈巨来并称为篆刻界的“南陈北张”,可见张伯驹甚爱张牧石之才。张伯驹晚年常用印章多出自张牧石之手。张牧石先生还是当代闻名词人,与寇梦碧、陈宗枢并称津门词苑三家。古稀之后,还担任《中国书画报》编审、在大学讲台讲授古典文学、文字学等课程之余,坚持写字作画、奏刀治印,研究金石文字;为文著书,作诗填词,研究音韵格律。张牧石先生崇学问,尚修养,以学养治艺的精神,在书画、篆刻、诗词乃至舞蹈、武术、戏曲、曲艺界久有传名,面对纷繁的艺术市场,他以清恬之心视若浮云。已有《茧梦庐诗词》、《张牧石诗词集》、《篆刻经纬》、《汉印撷英》、《张牧石印谱》、《茧梦庐诗话、词话、印话》、《能婴室脞录》、《张牧石艺略》等刊行。 可惜的是,其晚年时,章士钊、张伯驹、俞平伯、黄君坦、萧劳、夏承焘等众多闻名学者、诗人、书画家写给他的信札、诗稿等珍贵资料不知何故从家中流出,散落民间,再也无缘聚在一起,为研究张牧石的生平与艺术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