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0-27 阅读次数:
3106 【字体:大 中 小】 |
魏巍(1920.1.16~2008.8.24)河南郑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代诗人,闻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逝世后,魏巍灵堂设北京军区大院里,2008年8月26日起接受公众吊唁。遗体离别仪式于2008年8月30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主要作品
魏巍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部队中的颇负盛名的优秀作家。他的诗歌、报告文学、小说、散文、杂文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并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语言朴实美丽,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著有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
诗集《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
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壮行集》、《话说毛泽东》、《魏巍杂文选》、《魏巍散文选》等。
[]创作与获奖历程
童年及少年时期曾就读于“平民小学”及简易乡村师范,开始接触文学作品并产生浓厚阅读爱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即赴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后转至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至晋察冀边区,在部队中做宣传工作,曾任宣传干事、宣传科长、团政委等职。建国后亦未脱离部队生活,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总政治部文艺处副处长、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北京部队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文化部部长,《聂荣臻传》写作组组长,《中流》主编,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
1938年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后在晋察冀边区从事部队宣传工作,其间创作了不少宣传抗日、反映边区人民抗日斗争的街头诗、抒情短诗和通讯。长诗《黎明风景》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抗美援朝期间,三次赴朝,写下了《前进吧!祖国》、《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优秀散文。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国内引起轰动,“最可爱的人”成了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主要作品还有电影小 说《红色风暴》(与人合作),散文集《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诗集《两年》、《不断集》,短篇小说《老烟筒》,长篇小说《东方》获首届“矛盾文学奖”。抗大毕业后在晋察冀边区从事部队宣传工作,其间创作了不少宣传抗日、反映边区人民抗日斗争的街头诗、抒情短诗和通讯。从1939年至1949年,主要从事诗歌创作,曾先后写作发表了《蛔蛔,你喊起他们吧》《好夫妻歌》及《黎明的风景》《寄张家口》《开上前线》等诗歌作品,其中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建国后专事故文及小说的创作,曾在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故士和祖国》《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漂亮吧》《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作品,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1963年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编写工作。从1959年始至1978年,历时20年创作了闻名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热情而又深远开阔的思想,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
[]作品出版情况
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通讯集)1951,人文
长空怒风(中篇小说)与白艾合著,1951,中青
两年(诗集)1951,文生
志愿军叔叔和朝鲜小姑娘(故事)1952,中青
老烟筒(故事)1954,通俗
黎明风景(诗集)1955,人文
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散文集)1956,中青
红色的风暴(电影小说)与钱小惠合著,1956,工人
女将军(故事)1958,中青
春天漫笔(散文集)1959,作家
晋察冀诗抄(诗集)选编,1959,中青
不断集(诗集)1963,作家
东方(长篇小说)1978,人文
壮行集(散文集)1980,河北人民
邓中夏传(续记)与钱小惠合著,1981,人民
魏巍散文集 1982,河北人民
我爱老师 1984,少儿
魏巍文论集 1984,河南人民
魏巍诗选 1985,解放军文艺
怀人集 1987,文化艺术
地球的红飘带(长篇小说)1988,人文
新语丝(魏巍文集续1卷)/中国文联晚霞文库(中国文联晚霞文库)
四行日记(魏巍文集续2卷)/中国文联晚霞文库(中国文联晚霞文库)
魏巍散文选集——百花散文书系·当代散文丛书
《谁是最可爱的人》封面
[]关于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
1950年魏巍调入解放军总政治部时恰逢抗美援朝战争打响,魏巍作为总政派往前线的部队文化工作者赶赴朝鲜前线。1950年至1958年间魏巍3次赴朝鲜。他深入战士们中间,被许多感人场面所打动,便决定留下来。
经过3个月的采访,魏巍回国已是1951年2月。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的魏巍,便夜以继日地伏案疾书,以图及早将所见所闻准确真实地告诉读者。
采访本上的20多个故事,魏巍又几经遴选几经推敲,最后才确定最典型最感人的3个细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一位读者、该刊主编宋之的阅罢,当即吩咐:“送《人民日报》!”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邓拓有着与宋之的同样的感受。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隆重推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主席旋即批示“印发全军”。自此,“最可爱的人”便成为志愿军官兵的光荣称号,自此,写给“最可爱的人”的慰问信,雪片似的从祖国四面八方飞过鸭绿江,魏巍的名字也由此传遍全国。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作为文学家,魏巍留给世人的作品很多,但广为人知的是那篇影响数代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刻上毛泽东时代烙印的“战士”,晚年的魏巍一直是“继续革命”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捍卫者,他主办的《中流》杂志一度影响颇大。因此,对魏巍的悼念,有一番值得寻思的意味。
2008年8月24日,走过88年生命历程的魏巍老人谢世。消息传出,引起诸多关注。向一位逝去的老人恭致悼念,是人之常情,但对魏巍的悼念,却有一番值得寻思的意味。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后,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的魏巍向领导请缨,赶赴朝鲜前线。他“深入生活”到了战斗的最前线,与部队战士同吃同住,积累大量的第一手素材。1951年2月,魏巍回到了国内,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之后,《谁是最可爱的人》诞生。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高规格发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并建议其他领导人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从此,“最可爱的人”便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课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成为我们今天怀念魏巍的理由。这篇文章在2007年的命运,为这种怀念添加了意味深长的色彩。这一年,《谁是最可爱的人》被排除于中学课本之外。中学课本作调整,本不算大事,但由于魏巍本人所捍卫的政治理论色彩,则放大了这一事件的视野。当年就有人欢喜有人忧,而魏巍的谢世,使这种欢喜或忧愁几近演变成为一种政治意味上的喧嚣,网上的论战硝烟弥漫。太多的政治色彩,让一些人变得不厚道了。按照古人的传统,盖棺论定、善待逝者。魏巍也应当得到这样的待遇。一本杂志:《中流》身为作家的魏巍,在改革开放后的年代里,尽管继续进行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但他的关注点则更着眼于社会现实。他出版的《地球上的红飘带》影响有限,但他对时政的臧否则颇引人注目。要臧否时政,就需要有自己的阵地。早在1980年,魏巍就与黄钢、姚远方等人联手,创办了一份《时代的报告》。由于编者有着“我们是在战争威胁的条件下进行四化建设的”心态,因而将“本刊的职责”作了这样的表述:“首先是提醒我们的读者,注重霸权主义者的扩张侵略与颠覆阴谋,剖析当前国际紧张局势继续加剧的根源,着力介绍国际间隐蔽战线反间谍反颠覆的斗争———这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这样过高的警惕性,似与改革开放后的“和平与发展”主题相悖———须知,这个主题的确立,是中国能够一心一意搞建设的重要指数。由于有着这样的警惕性,使这本刊物对文艺领域的一些作品进行上纲上线的指责。比方说,在创刊号上,“本刊评论员”就对当年引起争议的文学剧本《在社会的档案里》提出批判,并辅之以《这是一份什么样的“社会档案”?》的“读者来信”。当年国内外闻名的关于电影《苦恋》的风波,也是该刊首先引起的。虽然我们对当年魏巍在这本刊物的作为不甚清楚,但从这份刊物对文艺界极高的关注度和他后来的文章看,身为文艺界人士的魏巍当不无关系。这种依然奉行“文革”时代思维方式的办刊思路,引起了公愤,也引起了中心的注重。1982年,中心书记处决定整顿《时代的报告》。1983年,这份刊物被《报告文学》的名称所取代。魏巍等人被迫“下课”。此后,继续拥有一块阵地,将过去的价值观继续宣扬下去,就成为魏巍等人的渴望。1988年,与魏巍成为同道的林默涵与之合作,在《光明日报》社分得了一块阵地,创办了《中流》杂志。《中流》所承接的,依然是《时代的报告》的办刊宗旨。过去时代的话语霸权体系,在这里依然被奉为圭臬。魏巍、林默涵两位主编及其编者,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国事,布满着焦虑;而对冷战终结后的世界缓和局面,依然以警惕的眼神打量着进入国门的外人,并由此推及有外国“亡中国之心不死”的种种迹象。因此,他们对邓小平所言的“不争论”置诸脑后,着意挑起一场又一场的争论,以扩大“要继续革命就要批判修正主义”的思维理念。魏巍由此而成为一面“旗帜”。他的《警惕“四化”危险———在〈中流〉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女娲补天》《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等一系列文章,迅速引起思想理论界的关注。无论是对魏巍本人,还是对魏巍观点的拥护与反对者来说,《在新世纪的门槛上》都被视为一篇重要的文章。笔者当年读完这篇文章后,毛骨悚然到竟然生出“不知有汉,遑论魏晋”的惶惑:到底是魏巍的眼光出了问题,还是我辈所感受的、为绝大多数人所拥护的改革开放政策真的有问题?在这篇着重论述修正主义的表现、根源的文章中,魏巍肯定了20世纪是“一个伟大而辉煌的世纪”,“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无可置疑”。同时,“世纪末的悲剧”也让他扼腕。他说:“一个建立起社会主义数十年的国家,竟然会遭逢资本主义复辟的命运,这是出人意料的,甚至是一般人想也没想到的。能够清醒地看到这种危险的,只有极少数人,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毛泽东。他远在1956年就预见到了这种危险的萌芽,并起而抗争,这就是为期十年的中苏论战,也就是那场闻名的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今天回头看来,这场斗争的意义是何等重大,何等深刻啊!”他认为,中国当时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魏巍以“能够清醒地看到这种危险的”“极少数人”自居,大声疾呼“反修防修”。2001年7月1日,时任中共中心总书记江泽民发表闻名的“七一讲话”,包括魏巍、林默涵在内的“一群共产党员”,以《“七一讲话”是极其重大的政治错误事件》为题,上书中心,以罕见的口吻质疑,“共产党的总书记到底代表谁?”并指责“七一讲话”所阐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违反了党章的基本原则和规定”,“答应私营企业家入党是带头破坏党的规定”。而在此前,《中流》就私营企业家能否入党问题,反复、连续发表文章,从理论上加以剖析,阐明了不能吸收私营企业家(资本家)加入共产党的理由。2001年7月出版的《中流》杂志上,更是将给其中共中心上书的主要内容以文章的方式公开刊登。魏巍此举,再一次让他的主编生涯画上了句号:2001年8月,《中流》宣告停刊。之后,魏巍没有放弃,网络成为这位81岁高龄老人的新宠。他的文章频频传到网上,“毛泽东旗帜网”、“乌有之乡”,使他再一次找到了主编的感觉。他就这样在网络中冲着,直到生命的终点。离别仪式一篇文章和一本杂志的命运,让魏巍走后依然众说纷纭,也使他的离别仪式的政治色彩淡化了应有的悲哀。“继续遗志”的昂扬弥漫于八宝山离别室内外,“向魏巍同志学习,向魏巍同志致敬,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教导,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大地思潮终涌动,中华山花烂漫时”的留言,成为这种情绪的写照。而悼念厅外,两位男士拉起的“最可爱的人,永垂不朽;最可耻的人,虽生犹死”的一条长长的横幅,则令人迷惑。在现场发放的描写魏巍生平的小册子的最后一节,写到了这位老人的一个故事:2008年8月9日,已经住进医院一年,病重的魏巍从昏迷中醒来,看到了床边的小孙子,他似乎觉得头有些昏沉,对孙子说:“抱着我的头摇一摇。”他想让自己清醒一下,孙子抱着他的头轻轻地摇,魏巍交代给孙子一句话:“我交代你的只有一句话:继续革命,永不投降!记住没有?”孙子说记住了,爷爷让孙子连续说了3遍“继续革命,永不投降!”孙子说到第二遍时已泪流满面。这位因《谁是最可爱的人》成名的人,临终仍然觉得自己没有离开过战场。其实,令我们最怀念的魏巍,是那个满怀激情,更多爱国热忱的魏巍。
老年魏巍
[]病中情况
2007年11月起因肝癌住院。
据魏巍的女儿魏平介绍,魏巍在2007年11月份之前,身体还不错,“没有什么大病,就是偶然血压高,心脏不舒适。2007年11月份,父亲被确诊为肝癌,做完手术后一直住在医院里。究竟是80多岁的人了,手术并没有让他完全康复。后来,病情发展到连话也说不出来了,所以临终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魏平悲伤地说,父亲离世时全家人都在他身边,“虽然他不能说话,但从他平静的表情里可以感觉到那一刻他很从容、坦然”。
[]身后评价
孔庆东:影响了几代人的价值观
老作家魏巍24号逝世了,我很难过。去年还有朋友说魏巍表扬了我的文章,要陪我一起去拜访老爷子。结果一个拖延,就成了永久的遗憾。
我是小学时代在收音机里第一次听到《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前面的三个英雄故事对我的打动还不算大,但听到“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我一瞬间就长大了——这里说的不就是我么?我最喜欢的早餐就是油条豆浆。从那时起,我觉得自己便是那个吃一把炒面就一把雪的普通战士,我真的懂得了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并且能够理解从事各种不同工作的人,本来在精神上是可以相通的。朗诵者似乎是方明,我永远记住了那个深情而稳健的声音。后来在中学课本里学到了这篇文章,很快我就可以背诵下来了。许多年后我当了中学老师,讲这一课的时候,我不用拿教材,而是一边缓缓背诵着,一边漫步在学生的座位间,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当我背诵完最后一句:“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学生们竟然破天荒地没有一个人鼓掌,那种肃穆的寂静久久保持着。我相信,在那一刻,一定会有若干学生跟我一样,霎时就长大了。真正的好文章,是不用多讲的,恰如真正的美人,绝对用不着有人在旁边不断地介绍:“看,这是美人,多漂亮啊!”当然,寂静过后,我还是要讲一讲的,但是我没有讲什么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那一套,我只是讲了讲跟高考有关的一些“应试技巧”,让学生考上好大学是必须的。至于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文章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员了,假如那还需要老师来灌输,我们的教育岂不太苍白了?
幸好,尽管我们当下的教育真的很苍白了,但新一代青少年学生仍然喜欢这篇文章。魏巍其他的作品也不错,但都没有超越《谁是最可爱的人》,因为这篇只有三千多字的文章跟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一样,影响了几代人的价值观,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要超过当今一百部平庸的长篇小说的总和。(文/孔庆东)
肖复兴:作家肖复兴得知魏巍去世的消息后,唏嘘不已。他说曾与魏巍多次在文学活动上谋面,“遗憾的是,每次都是在远处看着他,究竟不是一个年代的人,所以少有交际。他总是给人一种慈爱、平易近人的感觉”。
肖复兴说,在魏巍众多作品中,《谁是最可爱的人》给他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我记得读那篇文章时,我还在上小学,是从教科书上读到的,读完后我莫名地感动。”肖复兴说,尽管后来也看了不少魏巍的作品,但少有像《谁是最可爱的人》那样令人感动的了。
肖复兴感慨万分地说,尽管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但《谁是最可爱的人》至今仍被收录在教科书中,成为一个鲜明的时代标本,被一代代青年人阅读、熟知。
徐贵祥:我从他作品中汲取营养
在军旅作家徐贵祥眼里,魏巍是一个言谈举止都很率真的人,他们以前经常在一些文学活动上见面。“我最先读的魏巍作品是长篇小说《东方》。那个年代写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而他的长篇小说《东方》很具有突破性,叙述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布满人性关怀。”徐贵祥说,后来他阅读了魏巍的一系列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谁是最可爱的人》。
徐贵祥认为,魏巍的作品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并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现在出了不少军旅作家,也有不少优秀作品,但魏巍作品中鲜明的艺术风格,依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后来者,我从他的作品中汲取了先进的军事文学理念与深邃的文化内涵”。
郑伯农(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会长)
我是“文革”后开始熟悉魏巍的,半个月前,我到301医院看望了魏巍,当时他因肝癌已经病入膏肓,但他的精神依然很清醒。我清楚地记得他当时对我说的一句话:“我被困在301出不来了!”他时刻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前途,总想出点力,虽然他的一些观点是可商榷的。有人说他是位红色作家,我记得他曾自豪地说自己,从里到外通透红,写作和思考就是从人民利益出发。魏巍一生始终是一名战士,在我看来,魏巍在文学上毕生追求的是,把文学的革命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
王尧(《魏巍散文选集》编者,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
我和魏巍没有直接交往,但因为编辑他散文集的关系和他有书信往来,从信里面我能感觉到他晚年的落寞,而在过去他曾是一位非常知名的作家。魏巍一生都秉持着无产阶级写作,虽然有些观点有待商榷,但我认为,他那代从延安走出的作家和知识分子,他们在1949年以后的经历都非常复杂,但不管他们后来持什么样的理想和观点,只要他们的写作遵循着信仰,都是值得尊重的。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虽然写的是朝鲜战争的事情,但他对年轻人的影响还是非常正面的,没有太多的政治历史痕迹。
[]闻名片段
《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有的人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盛细致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你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因此,你没有能够了解到: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漂亮和宽广!
《依依惜别的深情》(节选)
请收起眼泪吧,亲爱的、可敬的人民!你的泪是这样倾流不止,已经洒湿了你们的国土。我知道,你是为中国战士的鲜血而痛惜,为中国战士的一点点工作而感怀。你今天的泪,是对中国战士的最崇高的评价,是给予中国战士的无上的光荣!我知道,这泪雨中的每一滴,都不是普通的眼泪,一颗,一颗,都是万金难买的友谊的珍珠!在这送行的泪雨中,中国战士们也个个垂泪,一小时已经过去了,还没有走出二里路。这时候,在送行人的行列里,不知是谁在喊:“不要哭了,替他们背背包呵!”人们才像忽然醒转过来,擦擦泪,去夺战士们的背包,小孩子也抢过来背在肩上,妇女们把夺过的背包,高高顶在头上,飘行在战士的身边。这时的队伍,已经不分行列,不分军民,不分男女,错错落落,五光十色,互相搀着扶着,边说边哭,边哭边走。这是什么队伍呵!也许这不像队伍吧,可是这确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队伍,这是心连着心、肩并着肩的友谊的巨流!这支巨流,行进着,行进着,越过了一道道水,一道道山,他们行进在枫林烧红的山野,行进在社会主义的东方……
《我的老师》 (节选)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经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经常在我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似乎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辽宁大学讲师
1962年生于桓仁县。1979年进中国科技大学学习,学习化学物理专业。1984年毕业后来到辽宁大学化学院工作。在教学方面,主讲本科生专业课《表面化学》、《物理化学实验》以及研究生专业课《量子化学》。
[]艺人魏巍
姓名:魏巍(KK)
签约公司:湖南经济电视台
性别:男
籍贯:黑龙江
身高:176厘米
体重:63千克
毕业学校:中心戏剧学院
专业:表演
专长:舞蹈、表演、主持
爱好:滑冰、游泳、健身
最大的优点:尽自己的努力,让朋友和自己开心
最大的缺点:优点太少
最爱的颜色:蓝、白
最喜欢的饰物:眼镜、手表、伞
最喜欢的食物:肉
最爱的音乐:爵士乐
最爱的电影:西西里的漂亮传说
最喜欢的动物:狗、猪
电视剧作品:
2006年:
《天下第一宴》饰演:项天
导演:午马
合作演员:午马、刘德一、刘乙麟
《乾隆与香妃》饰演:八皇子
导演:李森、轩南
合作演员:尊龙、努尔比亚、恬妞、翁虹
《暗夜心慌慌》之《死神报馆》饰演:家树(死神判官)
2007:
《悠悠寸草心》饰演男主角:林玉辉
合作演员:岳跃利、白珊、刘丹、邵桐等
于2007年11月,参与由闻名节目主持人汪涵、国际知名华人魔术师刘谦联袂主持湖南经济电视台全国首档综艺魔术秀节目。担任魔法石系的队长,与同系其他成员:马可、陈英俊、YOYO、魏哲浩;以及水晶球系成员:仇晓、彭宇、邵桐、刘澳等一同在刘谦以及各魔术师的指导下学习魔术。给湖南的观众带来了一次神奇的魔幻之旅。
广告作品:
蒙牛牛奶、康师傅方便面、汇源果汁、民生信用卡、肯德基、青岛海洋公园宣传片、波斯登羽绒服、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动感地带
主持节目:
湖南经济电视台《F4娱乐》
湖南经济电视台大型台庆系列晚会《一生一世合家欢》
2008:
《人家烟火》饰演:谭向伟
合作演员:岳跃利 白珊 邵桐 宾洁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