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0-27 阅读次数:
1982 【字体:大 中 小】 |
瓦翁,男,汉族,江苏苏州人,1910年—-2008.5。幼受家庭熏陶爱书法,篆刻,问业 于章钰,专攻晋唐小楷及行书,旁及卜文,汉魏诸碑版,所作娟秀典雅,凝练古拙。篆刻私淑赵古泥、奠基于印云古玺,规范明各流派,自寻门径,印家别出新意,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及在报刊发表,或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及被碑刻,论著书跋、印款随笔等 散见于国内书法杂志。
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理事,苏州市书法协会名誉理事长,东吴印社副社长,苏州市文联委员。
昨日,百岁书法家瓦翁先生追悼会在苏州举行,数以千计的人涌入追悼会现场,追念这位带着墨香的长者,场面十分感人。瓦翁是当代闻名书法篆刻家、金石学家,他以一手飘逸小楷征服了当代书法界、获得全国书展金奖首名。2008年5月2日20时35分,他因病医治无效,在苏州逝世,享年100岁。采访中,记者得知,这位以淡远之心面对世事的老人,生前与闻名作家三毛曾有过一段交往,三毛别出心裁地形容自己对他的感受:“一位姑苏美人”。 88岁时自刻章“二八年华” “永别了人间天堂,再会吧花花世界”——这是瓦翁去世后,家人从他的笔记中发现的老人自挽联,潇洒之心可鉴。 瓦翁姓卫名东晨,因三十年代在上海得一片上有“卫”字的汉瓦遂有“瓦翁”之笔名。他1908年5月生于苏州市,曾受业于闻名文史家章钰专攻晋唐小楷及行书,并旁涉碑片甲骨,大量临摹前凉、北凉、北魏、南朝等书法。让他的弟子们感慨良深的,就是瓦翁的一颗不老童心。1989年,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在北京举行,瓦翁以行楷宋范成大《石湖文略》大册页参展,在一等奖中名列第一,已是80多岁的瓦翁创造了全国展中年龄最大的获奖者纪录。 据他的学生、闻名书法家管峻介绍,瓦翁一天到晚都是乐呵呵的,“很幽默很风趣”。88岁那年,他给自己刻了一枚印章“二八年华”;90岁,他又给自己刻章“九十学步”,并自撰“九十年华学步行,从来珍惜世间情;几度时空九十春,人生不老在多情”的诗句,将其贴在墙上激励自己。到了今年,100高龄了,他还跟人说:“我有两个想法,一不开个人作品展览会,二不出作品集,主要的还是要九十学步,九十九向前走,我的成就还不高,要继续学习,这是我九十岁时就有的想法。”让管峻非常感动的是,2005年,他还不顾高龄,坚持到北京参加了管峻的书法作品展览,对学生一片殷殷之心。
三毛称他是“苏州美人” 1989年春,台湾作家三毛到苏州观光,苏州市文化部门安排文化名人于姑苏留园与三毛会晤,瓦翁在列。生性好玩、才气横溢的三毛与瓦翁对上了诗。那天,天下着蒙蒙细雨,瓦翁沉思片刻,吟诗一首:“江南三月雨/雾一样的柔/烟一样的轻/水乡十里撒银丝/船在网中行。”三毛拍手直乐,请瓦翁书写此诗相赠。瓦翁当即挥笔,一抒胸中之逸气,萧然有晋人之风回萦字里行间,率意天真,风骨传神。三毛得之甚喜,回台后不久即以蓝黑墨水书写一信并玉照一张寄瓦翁。信写得甚是俏皮,全文如下: 瓦翁、瓦翁: 实在忘不了你的——一提笔以前,哗一下!那一下笔之前的“向空举笔”举手的大气奔放。 苏州最忘不了的“美人”嗳,原来是你“胜于杏花春雨江南”。 性情的人啊,我们拥有一样的灵魂与“心——神——活——泼”。 好想念哦。 你看,三毛去骑自行车去了。 一笑—— 又及:两幅字印章总是太小,下回带回来,再厚脸皮的死赖要再给盖上三颗。 三毛 1989年5月11日 斯人巳去多年,瓦翁生前曾多次提起这位才女,声声爱怜:“她哪是要我再盖三颗印呀!她是暗示我再给她写几幅字嗳,噢!去了,去了……假若人能够起死回生,假若人有来世,给她再盖几颗才好!”现如今,两颗相知之心,该在天堂重逢了吧! 来源:扬州晚报 冯秋红
飘逸"小楷"征服当代书法界 百岁书法家瓦翁逝世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5月04日 09:55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当代闻名书法篆刻家、金石学家瓦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5月2日20时35分在苏州逝世,享年100岁。治丧领导小组定于2008年5月6日上午9时30分在苏州市殡仪馆举行瓦翁先生遗体离别仪式。这位曾以一手飘逸小楷征服了当代书法界、获得全国书展金奖首名的书法老人一生执着书法、篆刻艺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是苏州书法界德高望重的人物。 瓦翁,原名卫止安、卫东晨,祖籍浙江萧山,1908年5月生于苏州市。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苏州市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园林绿化局顾问、苏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苏州图书馆顾问、东吴印社名誉社长。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瓦翁祖、父辈对书法篆刻均有擅长。他曾受业于闻名文史家章钰专攻晋唐小楷及行书,并旁涉碑片甲骨,大量临摹前凉、北凉、北魏、南朝等书法。瓦翁还养成了以抄代阅的读书习惯,先后抄阅了大量的碑帖题跋。 瓦翁最早以篆刻名世,治印主张“知古知今而非古非今”,90多岁时还坚持篆刻。他学书甚早,钻研精深,中年书艺循序渐进,晚年仍积极进取。1989年,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在北京举行,瓦翁以行楷宋范成大《石湖文略》大册页参展,在一等奖中名列第一,已是80多岁的瓦翁更是创造了全国展中年龄最大的获奖者的记录。 瓦翁还热衷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他的身影时常出现在拥军爱民、文化下乡、扶贫帮困、赈灾救灾等第一线。在九十寿辰时,他将自己数十年精心收集、珍藏的18种24部明版印谱及少数善本无偿捐献给苏州图书馆,使更多人从中获益。此后,他还把珍藏的近现代名家方药雨、陆廉夫、杨千里的书画分别捐赠给苏州图书馆、吴江博物馆等。 瓦翁,一路走好——送别那个带着清和墨香的长者 有人这样评价瓦翁:他的作品透着一股清和之气,依稀带着吴门烟水的淡远,是悠闲的江南庭园,是茶香缭绕中的信手挥洒,求的只是那心灵的清和,爱的只是那淡墨斜行中的舒服。不与人争,只把时光和人生融入晋唐,这样的生活,少了纷争,多了宁静。 而在作品之外,同样用淡远之心面对世事的瓦翁留给大家的突出印象又是什么呢? 潘振元(市书协副主席):他提携了一辈人 1980年就与瓦翁相识的潘振元告诉记者,当时正是改革开放之初,书法复苏、书坛活跃,在苏州市书协成立的同时,苏州职工书法研究组也成立起来,在一批社会、企业的书法爱好者加入进来的同时,瓦翁、沙曼翁等名家也成为了研究组的成员。每半月一次的小组活动,瓦翁、沙曼翁等都会参加,为拿出作品的成员作一番点评和指导。“瓦翁每次都会直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正是在他的品评中,大家的书法技艺不断提高。”潘振元说,如今活跃在苏州书坛的名家很多都是当年职工书法研究组的成员,也因此得到过瓦翁的指点,“我们这一辈人可以说是在先生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 让潘振元记忆犹新的是瓦翁八十寿辰那一年,大家凑在一起动手制作了一份纪念册,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瓦翁,册子里有的写书法,有的画画,潘振元则为册子写了个小序。这份非凡的礼物让瓦翁爱不释手,“先生一直夸我这个序写得不错呢。”与瓦翁关系深厚的潘振元对于老先生对后辈的提携感慨最深,“2002年我举办展览时,他还专程来参加,在鼓励我之外,更是直爽地指出我的不足。”想到瓦翁对自己的帮助,潘振元颇为感慨。
来源: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