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0-27 阅读次数:
2173 【字体:大 中 小】 |
柳倩先生,1911年1月10日—2004.5,四川荣县人。原名刘智明,曾用名樊庄、凌翔等。当代闻名诗人、学者、剧作家、书法家。 幼年在家乡荣县读小学、中学,后就读于四川国立成都大学。“九·一八”事变后,随导师杨仁恺先生到上海,先后与沙汀、田汉、郑伯奇、夏衍等从事新文艺工作,参加左翼作家联盟,与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发起、创立中国诗歌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柳倩先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南方局领导的第八集团军的战地服务队,与冼星海、聂耳等人组织歌曲家协会,共同创作了大量抗日爱国歌曲,其中较为闻名的有《保卫祖国》(柳倩词、冼星海曲)、《抗战》(柳倩词、冼星海曲)、《火海中的孤军》(柳倩词、孙慎曲)、《打铁歌》(柳倩词、孙慎曲),《祖国的孩子们》(柳倩词、冼星海曲)。1940年柳倩先生回到重庆,在郭沫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从事文化界的团结工作,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会员。1949年初,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浙东三五支队文教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柳倩先生在上海军管文艺处工作期间,曾与劳辛等人创办了诗歌朗诵班和诗歌工作者联谊会。1950年调入华东文化部工作,担任上海诗歌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53年调入北京,从事戏曲改革工作,主持编写京剧汇编108册,编改整理了约500出戏剧,较为闻名的有京剧《孔雀东南飞》、《吕后篡国》,与人合改元曲《幽闺记》为《喜相逢》。1979年后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筹建工作,曾任中国书协两届常务理事、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副校长、中心书画院名誉副院长等职。
柳倩,1911—2004.5,四川荣县人。原名刘智明。闻名书法家,诗人。早年就读于国立成都大学,后到上海从事新文艺工作,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穆木天、蒲风等人发起成立中国诗歌会,创办《新诗歌》杂志。1937年随郭沫若等从事对文艺界的联络团结工作,1949年后在上海军管会文艺处、华东文化部工作,曾任上海诗歌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53年调文化部工作,并参与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筹建工作。自幼喜爱书法,晚年尤勤。学书有法而囿法,擅长行草,具有刚柔相济,遒丽兼容的特点。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收入多种书法作品专集。工诗词,书法内容多为自作诗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生命的微痕》《无花的春天》《震撼大地的一月间》诗剧《防守》《抹不掉的伤痕》《挥戈集》《柳倩诗词选》(一、二、三辑)《大丁北行》《川汉纪游》《陇上行》《柳倩绝句选》《柳倩律诗选》《柳倩词曲选》《柳倩草书千字文》《锦绣中华》31卷等。2001年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非凡贡献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