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0-27 阅读次数:
2430 【字体:大 中 小】 |
李般木,男,汉族,1915—2006.9年,生于甘肃武山。自幼喜爱书画,得汪剑平启蒙又从王新令学章草,1939年受沈尹默影响改学“二王”,潜心临心《兰亭序》《圣教序》并兼取名家,所作笔法精熟,苍劲秀逸。
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北国书画展及全国各地多种书法邀请展,在《书法》杂志等发表,被多处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收藏或被碑刻。工诗词,间作国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新疆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新疆丝绸之路画院名誉院长。
梦回屈指为君数 西部文坛甲乙人
——谨以此文悼念闻名书法家李般木先生
作者:尤昌安
2006年9月初,已故闻名书法家、于派传人张孝友先生的女儿张玉琴女士在电话中沉重地告诉我,原新疆书法家协会主席李般木先生已于今年3月20日逝世。听到这个消息,我愕然了。惊悉之余,深为自己2004年初在乌鲁木齐出差时未能前往他老人家府上拜望而懊悔。本来那次我要去看李老的,但因公务脱不开身,又加上时间苍促,只得作罢。此后我也再未去乌市,没想到他老人家竟驾鹤西去了!
李般木先生是我国闻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最早知道他老人家的名字是在十数年前,曾看过有关他的报道,说是有一位养路工人因工作繁忙而推迟婚期,李老听说后感动不已。后来,这位养路工人结婚时,李老以“正是莺歌燕舞日,喜逢花好月圆时”的书法条幅相赠,给这位养路工人以莫大惊喜和鼓舞。一位闻名书法家为一位普通养路工人赠字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许是我本人也爱好书法的缘故,抑或是出于对李般木先生的景仰,自此李老的大名便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与李般木先生的第一次交往是在1995年3月,当时我正在负责和田地区“穴风青年科技联谊会”书法组的工作。1995年2月联谊会决定举办“穴风青年科技联谊会首届书画摄影展”,由我出面征集知名书法家的贺词。于是,我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新疆书法家协会等书法组织发出了邀请函。时隔月余,即收到新疆老干部书画学会寄来的书法作品,其中有一幅“丝路驼铃远,和田翰墨香”的贺词,落款为“穴风青年科技联谊会首届书画摄影展纪念,乙亥暮春三月李般木”。没想到自治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会为一个偏远落后地方的一个小型展览亲笔题词祝贺,这对于远离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的和田,尤其是对于我们几个热血青年来说真是莫大的荣幸和鼓舞!一并寄来作品的还有几位闻名书法家,他们分别是:杨子敬先生、李志超先生、何元元先生以及新疆农业大学张文教授。这次展览在和田引起较大反响,新疆日报也为此发了消息。如今,杨子敬先生、李般木先生均已相继作古,睹物思人,真是感慨万千!
李般木书法翰墨连环重声名绝域知
李般木先生送来的这幅书作,显然很大程度上取法于二王,笔墨沉凝,一丝不苟,既遒劲纯古又显得法度谨严。豪健沉着,浑厚舒如,凝重中蕴飞动,朴茂间见含蓄,信笔挥毫,颇具王羲之“遒逸劲健、婉丽多姿、变化多端、道法自然、气势连贯、风流潇洒、不激不厉”之风神,是典型的魏晋风度。
每每观览李老的书法,那遒美劲健的笔势、疏朗雅静的字态、从容平和的气息,总能给人以美的力量和无穷的享受。
李般木先生遗像
李般木,原名李驾,字般木,甘肃省武山县人。生于1914年,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新疆书法家协会主席、顾问,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新疆昆仑诗社副社长。
李般木先生自幼勤奋笃学,喜爱诗、书、画,深受老师厚爱。因父母早逝,家境贫寒,纸墨笔砚无所供给,承国文老师不断解囊相助,方能继续读书、练字且成绩卓越。后又追随汪剑平先生。汪剑平先生是当时陇南知名人士,并辗转于兰州、西安,后归天水。几十年间,日常磨墨拖纸、读书、作诗、写字,李老耳濡目染,颇受熏陶,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文人。
李般木书法丝路驼铃远和田翰墨香
前不久在翻阅由中国文史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的《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时,有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重:
“1949年6月下旬,西安军管会曾派西北长官公署参议杨干丞到武功联系……6月下旬,我兰州地下党组织负责人罗杨实派李般木前往陕西,争取一一九军起义。7月中旬,李般木到达武功,正逢战争开始,战斗相当激烈,策动未果。李般木也随该部撤到天水。……7月下旬……解放军一兵团王震司令员通过李般木、康君实转递了致王治岐、蒋云台的信,用扶眉战争后的现实,教育和说服蒋云台。使其定下了弃暗投明的决心。”
文中提到的李般木正是李老。李老解放前在兰州参加党的地下工作时,就很仰慕时任西和县县长张孝友先生的书法和为人,后来他在谈起张孝友先生时说,当时他对张老先生的书法推崇备至,很想得到张先生的一幅墨宝,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都未能如愿,成为憾事。后来,李老在为《张孝友书法选》题词时,曾写下这样的诗文:“魏晋遗风窥二王,龙蛇竞舞气轩昂。髯翁神韵依稀在,片羽堪登大雅堂”,并署款:“孝友先生遗墨将付印,书此以表对先贤怀念之忱。壬申新春李般木”。字里行间,对逝者的景仰和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全国解放后,李般木先生由部队到地方,转入铁路由兰州进疆,任铁道报社总编,直到1981年离休。离休后的李老热心公益事业,为组织并筹备新疆书法家协会做出重大贡献。
李般木为张孝友书法选题词
李般木先生为人正直、善良、谦虚、热情,凡交往者,不论长幼,均热情相待,提携后进,不遗余力。凡有所求,必欣然应允,以致终日埋头于书瀚之间,不以为苦。他胸襟宽广,淡泊名利,工作几十年从无他求,有七律诗一首:“除草修枝不计年,辛勤浇灌意欣然。朔风暴唳摧花谢,噩梦萦回减鬓妍。纵有豪情寻故垒,愧无建树答新天。请君共赞春光好,四化文章手自编。”这首七律诗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激动心情。从诸如此类的这些遗作来看,李般木先生的这种激动心情,一是来源于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对亲人、对朋友深深的情;二是来源于他对真善美矢志不渝的追求;三是来源于他生活在当今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民族给予了他营养,造就了他的艺术成就。
李般木先生丰厚的古诗词底韵,滋养着他的书法艺术;他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又提升了诗词创作品味。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李般木先生情寄书瀚,意趣高雅,与吴丈蜀、刘萧无等学者、诗人、名流书札不断,并时有诗词唱和。
李般木先生的书法立足传统,追求碑与帖,古典精神与现代意识、技巧法度与文化内涵完美结合,笔法娴熟老到,苍劲挺拔,雄浑大气,沉稳刚健。他的书法作品参加了全国第一、二、三、四届书展,全国闻名书法家邀请展,同时在天津黄崖关长城碑林、黄河碑林、翰墨碑林等几十处都有刻碑。毛主席纪念堂、周总理纪念堂及全国大部分省市博物馆,国内、海外友人对他的作品多有收藏。出版有《李般木诗书画集》。
刘萧无先生生前在赠李般木先生的一首诗文中有这样两句——“梦回屈指为君数,西部文坛甲乙人”,确为的评!
李般木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愿您在九泉之下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