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0-27 阅读次数:
1600 【字体:大 中 小】 |
刘克刚(1917.3-2009.5)生于四川威远石牛寨名门世家,字康宁,号石牛,松风堂主人。幼时师从张度(绍龄)先生,1934年考入由冯建吴创办,黄宾虹、张晴风等执教的东方美专,后转入重庆西南美专,专习中国画,与同学石鲁被誉为“东美二杰”。1937年毕业展时惟有他的作品卖了大洋。1938年,年仅21岁的刘克刚先生在盐都自流井成功举办了首次个展,所展200幅作品,被盐商士绅订购一空,轰动一时,成为美谈。 1948年,受中共地下党员的影响,他积极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并被地下党介绍到自贡旭川中学任教。1950年,为欢庆自贡解放举办的军民联欢大会绘制了毛泽东、斯大林、金日成的三幅巨型画像,震动盐都。1961年被推荐调入由邓小平倡议成立的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担任陈列总体设计工作。他是自贡地区唯一参加四川省首届美展的画家,文革中创作了大量带有时代特色的美术宣传作品,文革结束后,受中国美协副主席李少言推荐,多次赴成都、广东、深圳等地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金牛坝、锦江等国宾馆作画。先后担任首届自贡市书协主席和市美协名誉主席,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家之一。为四川美术学院输送了10余名学生,其中有闻名雕塑家王官乙、李绍端等。1987年与冯健吾、岑学恭、吴一峰等在成都锦江宾馆为邓小平同志作画。2005年新华网专题介绍刘克刚。中心教育电视台于2006年三次播出专题——蜀中刘八哥。 2006年4月,自贡市政府主持盛大的九十寿宴,市长亲自献鲜花祝寿。 从艺80余年,笔耕不辍,作品题材广泛,尤以擅画八哥名世,享有“蜀中刘八哥”之美誉。其所绘“芭蕉八哥” 早在1985年,就与闻名画家吴作人、潘天寿、任伯年等的作品,被人民美术出版社辑入当年的花鸟画挂历出版。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画坛怪杰石鲁,闻名诗人、书法家柳倩等分别以“艺精”、“丹青圣手”、“妙手”题字相赠。四川省博物院收藏《芭蕉八哥》,2003年、2005年由江苏邮政局出版邮政明信片。2003年出版《刘克刚画集》,2008年出版由魏明伦先生作序的《国画家刘克刚研究》。《紫藤八哥》辑入《两岸美术观摩作品集》台湾出版。《四川日报》、《收藏》、《国画收藏》、《中国画风》等专题刊载。 作品广泛流传于国内外和被各地博物馆、美术机构收藏。被日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广为收藏。被收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书法家词典》、《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签名钤章艺术总览》。当选四川省最具潜力十大画家(2008年) ,与崔子范、娄师白、黄永玉等被中国美协和荣宝斋精品画廊主办的当代画家百杰榜名家精英十五位大家之一(2009年)。《 中国画风 》60年100家刊登蜀中刘八哥—-刘克刚专版(2009.9) ,《中国书画报》专版刊登介绍(2009年10月26日版)。 担任海联会书画社社长,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西部书画艺术院艺术顾问,E画廊签约画家。作品被四川博物院、红岩纪念馆、泸州博物馆、盐业历史博物馆、万扇堂美术馆收藏。
细揣刘克刚的紫藤八哥图,果得徐黄、八大、任伯年、吴昌硕等画风之精髓。布局上老藤粗壮,龙蛇妖娇,缠绕自然合理又富于变化;藤、叶、花生气勃勃,聚散有致,整个画面层次分明,刚柔相济,形成使人愉悦的节奏美、旋律美。
刘克刚的八哥多为欢叫中的八哥,配以芭蕉、紫藤,显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不沉寂不浮躁,平和淡泊,使人想起江南水乡、蜀南村寨、小桥流水、幽篁茅屋、疏篱豆棚、麦田菜花儿……刘克刚的八哥生动活泼,朝气勃勃,形神兼备。三五八哥,有聚有散,呼应顾盼,使整个画面疏密分明,得势而极富动感,传达出作者热爱生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布满朝气、积极向上的美感。
自题诗: “老来思变总欣然,不弄玄虚哪耐看。
破墨纵横无定法,漫将秃笔点春烟。” 刘克刚艺术官方网站 http://www.liukegang.com 13038100810 (中心教育电视台25分钟专题--蜀中刘八哥
视频 http://bbs.art86.cn/thread-22890-1-1.html )
石牛八哥赋 蜀地之南,盐都名城。诗书之乡,繁庶之郡。天下盐龙灯,大号自流井。人杰几可圈点,宝地代有精英。闻画坛,尧生小品,三王更复绍龄;石牛翁,名承二蝶,尤擅八哥紫藤。公其何出?世居威远,刘姓克刚,石牛相呼。幼入私塾,书临赵苏。十龄画鱼,蝶痴相助;盐城学艺,师从张度。求学东美而复西美,游子归乡几从教府。沉醉水墨花鸟,纵笔山河人物。工兼写,得徐黄山人之风;唯真美,走精新雅正之路。更迷芭蕉紫藤,八哥结对起舞。动静之间,形神活于水宣;设色之际,多情总寄尺幅。声名起,得蜀中八哥之誉;传海外,有珍迹藏于异土。 公真福星,世有定评:一生从教,历九旬而挥毫自如,淡泊名利,可百寿之外看红尘;育人无数,唯艺术可动心悦人,画风高格,有典藏留名利后人。 (曹德权—丙戌年秋月于自流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