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0-27 阅读次数:
1748 【字体:大 中 小】 |
贵用宝, 1972年生于四川省三台县。1993年毕业于成都翰林艺术学院,2007年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先后跟随方晓、关成厚、黄纯尧、李文信、唐允明、姚思敏、曾来德、程大利诸名师习艺。现任四川省西部中国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黄纯尧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四海画院加盟艺术家,大雅美术馆馆长,中国徐悲鸿画院画家。
作品《访幽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山水》入选“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国际闻名美术家作品展”,《江浪铸就铁骨身》入选“四川省长江三峡美术摄影展”并获优秀奖,《古镇新韵》入选“成都市建设新农村书画展”并获优秀奖等。1997年作品《古树新店》入选四川省迎春画展作品展;1997年作品《风雪过后原上春》入选四川省迎香港回归作品展。并有多幅作品被国内外藏家收藏。作品著录于《四海名家》、《中国书画精品集》、《国际闻名美术家作品展选集》、《贵用宝画集》等书籍报刊。艺术事迹受到凤凰卫视、四川电视台、《成都晚报》等媒体的专题报道。曾在北京、成都、常州、甘肃等地举办画展。
成都浣花溪位于闻名景点杜甫草堂之侧,因杜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而闻名。成都大雅美术馆就位于浣花北路5号,有了历史和文化做铺垫的大雅美术馆,以一种从容淡雅的面貌,雕琢出她与众不同的大气与婉约。所谓大隐隐于市,身在锦官城,浣花溪畔的大雅美术馆能让人心旷神怡。在仲夏时节,笔者走进了繁华都市中这与众不同的大雅美术馆和它的主人、国画家贵用宝先生。
天地在心
中国画艺术是做人的艺术,画如其人,人画一律。画家终身都是“闻道”的过程,也是修为的过程。由“君子”而“彬彬有礼”,而“日有三省”,而最终得道并且得寿,使书画褪火而绝俗,人和自然融成一体。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美妙处。贵用宝说,仅这个过程,就是上苍对书画家的恩赐。
贵用宝,1972年生于四川省三台县。三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唐代大诗人李颀、陈子昂、李珣均出生于三台。至于外籍客居三台的文学家、诗人,更为壮观,留下许多珍贵的诗文墨迹,供后人品赏。在这样的文化厚壤环境的耳渲目染和熏陶下,贵用宝自幼对美术的浓厚爱好,加上刻苦练习,他从骨子里对色泽、线条、构图、笔墨运用就有超强且自觉的悟性。
文化和经历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二十几年的绘画生涯中,虽然身处一个多元文化撞击下的时代,贵用宝始终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在关注各种绘画流派的同时,融东方传统和现代理念于一体,深得用笔、用墨、气韵与意趣之妙。
浩瀚宇宙,悠渺岁月。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乐,非止于貌,而求于真。既有之乐,必歌之,颂之。于是,山水画出焉。为观其貌,坐卧其间。仰观高山,俯察流水;朝看云起,暮极烟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贵用宝笃信这条艺术规律,并努力遵循践行。清之石涛更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弘仁数上黄山,且因山而变其法。清后,交通工具的改进,画家们则更是行万里路,黄宾虹游遍大江南北,得稿万余张;傅抱石、李可染等近代大家,无一不是深入生活,走进大川。为了积累素材,他曾多次到各地观察写生,捕捉生活;或选胜登临开阔胸襟。近年来他踏遍了巴蜀山水,塞北江南,跋涉长江两岸……感风雨之来去,体四时之变换。应之于目,会之于心。所谓师造化是也。秀丽的天府云烟和壮阔黄土原野,滋孕着他的艺术灵性,浇灌着他的艺术心田。在生活的感召之下,他创作了一批生动感人、布满情趣的佳作,引起了国内外画界同行和书画爱好者们的关注和喜爱。近年来,其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入选“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国际闻名美术家作品展”,入选“四川省长江三峡美术摄影展”并获优秀奖,入选“成都市建设新农村书画展”并获优秀奖等。作品《江浪铸就铁骨身》获四川省书画展优秀奖。《访幽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展,并有多幅作品被国内外藏家收藏。作品著录于《四海名家》、《中国书画精品集》、《国际闻名美术家作品展选集》、《贵用宝画集》等书籍报刊。艺术事迹受到凤凰卫视、四川电视台、《成都晚报》等媒体的专题报道。
传统是艺术家必修的课程。既通其神,须传其神。如何传神,须得妙手。画者,应之于目,会之于心,传之于手,手挥之于笔,运毫落墨,显之于素缟、宣纸。妙手非生而有之,亦非人人有之。妙手须得锤炼,而锤炼又须得法。法从何而来?从造化及历代名手中来。借古喻今,一个艺术家必须吸古人之精华,为今人所用,以有利于在今天的大潮中寻求现代艺术的契合点。古人云:“惟善用者,才能变古。”贵用宝临前人作品不去照搬照抄。他吸取黄公望的空灵透明和清秀华滋,黄宾虹的老辣、苍劲、雄浑、圆厚,并将两者之长融合并用。
任何画家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自成一派的画风。贵用宝的绘画艺术,总是把自己对自然界万物的感悟融入到他的画中,“墨分五彩”,他以简练、淡雅的笔墨为主要形式来表现。贵用宝结合自己所处时代环境,他创作了一系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多样、形式多变,把自己在不同情境下针对不同文化的思考表现出来。虽然这是记录式的感悟性作品,却没有流于一般层面的表述和借用,因而具有原创性的艺术语汇。准确的笔墨色彩的运用是他在多年的美术创作实践过程中,浸润在民间艺术营养里自然流露出来的。可以说,对生活的提炼以及对艺术的思考决定了他的创作之路,也很自然地造就了他的绘画格调——清新淡雅、意境悠远,提升了他的艺术创作。也正因如此,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个画家对绘画艺术创作的灵性与感悟。
完成史上最长国画长卷装裱
2005年,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岁末之际,由原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亲笔题名、耗资80余万、集多人义工群体创作的全景式反映当年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全面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浩然正气”的超长卷史诗国画《浩气长流》,在重庆封笔。但如此巨大的国画,装裱怎么办?贵用宝和他的生花堂承担了该画卷的装裱工作并顺利完成这一浩大工程。
鲜为人知的,作为画家的贵用宝,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装裱师,有着近20年的装裱经验。
贵用宝介绍,全画分四个部分,每个部分装裱后大约有180米长,高2.55米,加上卷首和拖尾,整幅画装裱完成约有800米长,重达1吨,要用4个特制的大箱子装运。由于画作非常大,他们当时到河南购买的一台3米长、1.2米宽的超大装裱机用于此画卷的装裱。该装裱要用宣纸4000张,装裱四面的上等绫绢需5000多米。
他说,当时装裱《浩气长流》开始就碰到三大困难。一是这幅巨画“挖补”很多,因此需要装裱师耐心粘接,每个接口都要用手小心揉搓,争取接口自然。 第二个困难是裁剪困难,一幅小画用米尺就解决了,但这样的大画,裁直是个大问题。他们甚至采用传统木工“吊线”的方法,争取最小误差。最后一个难关是装裱大画轻易起折痕,“那就是考手上刷的功夫了”。“我们吃住都在车间里,最难过的是重庆的夏天和冬天。夏天车间不敢开风扇,天热还要不时往画上喷水(画干燥轻易炸裂);冬天冷,手天天泡在糨糊里,一天干10多个小时下来,手都僵硬了。”
国画《浩气长流》是2005年初由重庆陪都文化公司负责人王康组织联合重庆市江碧波、马一丹等30余位知名画家联合创作。该画以中国抗日战争为主要主题,描绘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八·一五”中国抗战胜利、中华民族14年抗战中为国捐躯为民族独立而战的中国军民和世界友人。其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800余人。消息灵敏的香港凤凰卫视在获知这一史诗画卷正式封笔消息后,立马在第一时间派出自己的掌门主持人——曾子墨专程赶赴重庆,对画卷《浩气长流》工作组主要成员、当年“无差别轰炸”的历史旧地——五四路、抗战“精神堡垒”、较场口大轰炸遗址等作了较详尽的报道。
情系公益
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四川震动,西南震动,中国震动,世界震动。全世界将目光凝聚在中国西南大省四川的一座小城,抗震救灾,全民动员。灾后重建,举国支持。
地震发生时,贵用宝正在北京进修。其家乡成都、绵阳都是重灾区。作为一名文化人,贵用宝觉得自己应该为灾区做点什么。
贵用宝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自家乡四川传来汶川大地震受灾之噩耗。闻此,心肝欲摧,悲痛万分。幸有党中心、国务院领导军民全力抢救及社会各界纷纷援手相助,使灾难降到最低,但死亡人数仍以万计,受伤人员以十万计,受灾人员以千万计。见此灾难,触目惊心。我能为之干什么?抗震救灾,众志成城。我亦将尽绵薄之力,拿出三十幅作品进行义卖。其所得之款全部捐之。能为救灾添砖加瓦,我之幸矣!此次活动,得到大雅美术馆全体工作人员之大力支持,亦蒙各位收藏朋友之厚爱,甚是感激。行善积德,众心所愿也。借此,我向于此灾难中罹难之父老兄弟姐妹们表示沉痛哀悼!向幸存之父老兄弟姐妹们表示衷心祝福,愿您们早日渡过难关、重建家园、过上幸福生活!”
贵用宝在网上留言,并和夫人叶琳女士在成都发起了抗震救灾义卖活动。
从容在胸
中国书画的线在起迄运转中一波三折,无往不复,提按顿挫,形成一线之中的气韵。线有气韵便是活线,故又可说中国书画的线是有生命的线。然而气韵不仅在于一线的有情、有体、有生命,更在于各线的有机组合。既得其形,须通其神。作为画家,贵用宝说,“我喜欢观察他人的生活,其实,我在观察他人生活的时候实际上也在观察自己,有时自身的某种东西隐藏了我本该看到的东西,我必须停下来,耐心等待。有如影者等待光线破出云彩,有如小女孩等待长大成为新娘,有如观众在一场戏剧中等待高潮,有如德彪西的牧神等待午后,我把这种等待称之为慢生活。作为画家,我的绘画用笔的精髓也是一个‘慢’字,落笔慢,着笔慢。但这样的慢是在从容不迫之间的慢,是一种成竹在胸的境界,非经下苦功是慢不起来的。”
世俗生活需要保有个人成长的空间,就像中国书画与建筑的留白,让个人可以容与,可以游刃,可以鱼戏。半罐子的生活,可以有空间,有成长,有纳新,有声响,或许就是慢生活状态。
说到慢生活,贵用宝说,“我觉得它的本质不是懒惰,而是对生活的珍视,对生活细节的孜孜追求和刻意铺排,这种珍视实际上就是向内生活,而非向外扩张。”
中国书画皆重气韵。中国书画以气写形,其主要表现在以线造型上,可以说线即是气,气即是线。这里所说的中国书画中的线有二种含意:一是有形的线;二是无形的线。禅宗《碧岩录》里,僧问云门禅师:“如何是尘尘三昧?”门云:“钵里饭,桶里水。”三昧是一种修行,要修行到我心与大自然相通,这样的修行如何做起呢?云门禅师答:“从食菽饮水做起。”真诚、真心地融入生活、感悟人生的真谛,从天地之间吸取浩然之气,从忙碌世俗中体验人生之苦乐,我想这也许就是贵用宝作为一名画家的手中的无形之线。
所以说每一位书画家只要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能够找出适合自己的线,那才是更进一步的目标,也是自己艺术的生命。
(浩然之气溢纸间——走近中国画家贵用宝 □ 姚云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