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国共两党再起冲突,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月4日,驻扎在皖南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的一支部队,约九千余人,奉命北上去日寇后方展开游击战争。在到达茂林一带时,突然遭到国民党军队七个师、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下,新四军中的三千多人壮烈牺牲,两千多人成功突围,其余全部被俘。蒋介石随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并下令向新四军其余部队发起进攻,这场事变将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推向了顶点。
“皖南事变”发生时,黄苗子的身份依然是国民政府海外部部长办公室总干事。此时,吴铁成除担任国民政府海外部部长一职外,还兼任着香港国民党总支部主任委员,因此,他许多时间都在香港,重庆的事情则由黄苗子负责联络。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海外部秘书长童行白(CC系)找到黄苗子,让他向香港发送密电,将国民党中央针对八路军办事处的五条计划汇报给吴铁成。
黄苗子随即面见了邓颖超。国共合作刚开始时,黄苗子作为广东省政府主席吴铁成的随行秘书,曾经接过邓颖超去吴铁成的官邸。以后,在《救亡日报》的聚会中,在重庆的中苏文化协会里,黄苗子都曾见到过邓颖超。在黄苗子转述了国民党的五条计划后,邓颖超很诚恳地表示:“我们共产党对帮助过我们的人,是不会忘记的。”
1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对新华社记者的发言中,毛泽东列出了“日寇和亲日派”的十五条计划,其中包括了黄苗子提供的有关内容,如第七条:取消重庆、西安、桂林等地的八路军办事处,逮捕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邓颖超诸人;第八条:封闭《新华日报》。
在香港,自从“皖南事变”发生后,金仲华他们对报纸倾向国民党的不满也与日俱增。他们坚持到6月1日,终于在《星岛日报》上联名发表了《告别读者》,宣布集体辞职。声明中说:
……我们拥护抗战到底的国策,反对一切妥协、动摇、投机的倾向;我们坚持全国人民以及各抗日党派必须精诚团结,反对一切摩擦、分裂、破坏长城的企图;我们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和清明政治,反对一切专断、腐化、贪污的退步现象。……到今天为止,本报的销量始终蒸蒸日上,读者诸君对于本报的爱护,也始终喜爱如一,仅仅这一点就给予我们以无穷的安慰。
……
我们今后虽将转换工作的岗位,但我们努力的目标,仍是坚定不移的:为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而继续奋斗。
离开《星岛日报》后,郁风去了《华商报》编辑副刊“灯塔”。《华商报》是共产党的报纸,由夏衍、范长江、胡仲持等主办,总编是署名“乔木”的乔冠华。
时局仍在不断的变化中。12月8日,郁风打开收音机,英文广播中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我们已面临战争。日本飞机正在轰炸启德机场和停泊在港湾里的船只。我们的地面防御部队正向空中展开一张强大的火力网,相信至少有一架进袭的飞机已被击中。重复一遍,我们现在正处在战争状态下……”
原来,日本人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并向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发动进攻: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了。
难怪一直隐隐听见九龙那边有炮声,很快炮声越来越清晰,目的地似乎就在港岛。郁风推开窗户一看,果然,在自己住地附近,一些高层建筑已经不同程度地被炮火损毁。她立即从跑马地的住处出发,经中环去了荷里活道的《华商报》,沿途的街景也是满目疮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