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第一章 香江碎影(4)
发布时间: 2012-03-28 07:36:08 阅读次数: 2243 【字体: 】  【关闭

刚来到外婆家时,黄祖耀同一位姨妈家的表姐挤在“神楼下房”(在客厅北面上端伸出来,用来供奉祖宗神位的小阁楼,叫“神楼”;神楼下方有门,门内过道旁边的小房叫“神楼下房”)左边的一间小厢房里;不久,表姐远嫁美国,整间厢房就属于黄祖耀一个人了。外婆家的火油灯熄得早,尚无困意的黄祖耀摸着黑爬上厢房里的那张古老大床时,总是有点害怕;乡村人习惯早睡早起,天还未亮,鸡叫声、耕牛啮草声、附近粮店的舂米声就已经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了。

每年春秋两祭,外公一族的祠堂都会给杨氏子孙分猪肉。在外婆的指导下,舅母会将这份量不少的烧猪肉用香山特有的卤虾再炖一次,制作完后贮存下来,总能够让全家人吃上十天半个月。崖口隔田乡陆姓姨妈时常送来特产蚝油;到了冬天,外婆家还会端出用油浸泡着的腊鸭屁股……这些美食让童年的黄祖耀极为欣赏,再加上远离父亲的藤条和“凿栗”,无忧无虑,他也就毫不客气地将自己喂成了小胖子。

在祠堂小学陪读了一年多之后,黄祖耀重新回到了香港,继续在德辅道的一家学校念初小。这家学校也讲授四书,但同时还开设算术、格致(物理)等课程。在学校所发的英国殖民地语文课本上,印着彩色的英王像,课本首页写着:“英王佐治第五,现在英国及所有英国属地之王也。王有三德……”卫生课本上则印着:“洗太平屋,木虱(臭虫)尽死,不虞转噬吾人矣!”那阵子,香港的臭虫、蟑螂特别多,每年都要进行两次全区性的清洁,被称作“洗太平屋”。

1914年,黄祖耀全家从砵甸乍街搬迁到了荷李活道,黄祖耀也随之离开了德辅道的那家学校,再次去了一家学塾。学塾设在一座楼的楼厅里,照旧容纳着三四十名学生,只是在楼厅里隔出了一个小间,作为先生和师母的卧室。学塾先生有个绝活,能正反模仿黄自元(清末状元)的书体,这让黄祖耀他们很是佩服。

胖师母性子急躁,有时候先生的课正上到一半,她出来招个手,先生便乖乖进了小间。坐在外面的学生,听着里面的吵闹声由低变高,间或还带着哭音,不免有些幸灾乐祸。师母对每月的学费催得很紧,总是在放学前指着“未交学费诸生名列”的粉牌,嚷嚷:“明天不交学费,就不许进教室!”黄祖耀的父亲虽然挣得不少,但因为要同时养活一大帮孩子(一共生有十三个孩子,存活下来八个。在十三个孩子中,黄祖耀排行第五),家用也很吃紧,黄祖耀和四哥(祖雄)也因此时常“牌”上有名,对胖师母的尖叫声总是感到又惭又恨。

在学塾附近,有家当时还很少见的“麦少石兄弟画室”。画室临街的一面有个小橱窗,轮换着陈列麦少石、麦玄石兄弟的作品,偶尔也会贴出招生广告或者承接画件的启事。黄祖耀上学下学时,常常会在橱窗前流连。那些作品形式滑稽,内容大都在讽喻世俗:怕老婆的男人、钻在钱眼里的“守财奴”、鸦片烟鬼……有些似乎是对上海画报的模仿,有些却是原创。到了中秋节,一些饼店、茶楼会特意在门口陈列一些麦氏兄弟的作品,以招揽顾客;每逢这时,也是画室收入最为可观的时候。

十一二岁的黄祖耀,开始喜欢跟着二哥和三哥去必列者士街青年会参加国庆纪念。当时参加这项活动的中国青年并不多,而二哥经历过五四运动,思想比较进步。在纪念日,青年会会组织大家唱歌、演说,还给每人发一面小小的五色旗。

上一篇: 第一章 香江碎影(3) 返回目录 下一篇: 第一章 香江碎影(5)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8002200126648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