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画家解长河
只是因为喜欢就开始不停地钻研,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自我深造。机缘巧合,解长河得以拜王绍华(牡丹画名家)为师,就连师爷张世简(著名国画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都对他赞誉有加。他也曾在竹和牡丹中忧郁过,但是“一日牡丹三级跳”的悟性,让他对牡丹有了别样的情怀和自信。
牡丹花开 意从心来
和别人雍容华贵的牡丹不同,解长河画笔下的牡丹少了那些矫揉造作,少了那些脂粉迷香。他画笔下的牡丹永远都有一种灵动感,是永远荡漾在风中的国色天香。用解长河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画的牡丹具有自己独特的风采,在学习中要有一种超越,不要按部就班地学习;齐白石大师说过: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艺术就是如此,学别人学得再象,也是在别人的阴影下生活。古往今来,从来就没有靠模仿就能模仿出艺术大师来的。解长河画作的风格并不是把一个鲜活的牡丹摆在人们面前,而是笔断而意连。他笔下的牡丹就象他自己一样,别人看一眼就能识别出这是解长河的牡丹。
一般人们都以为,画牡丹在牡丹花开的季节去采风,看牡丹花在绽放时各种姿态,这在解长河的眼中是远远不够的。牡丹早已在他的生命中生根、发芽、开花,相伴一生。春赏花芽,夏赏花朵,秋冬赏枝桠。灵感都是从一点一滴中吸取的,有了生活才能有灵感。他画牡丹曾经达到一种痴迷的状态,每日眼前、脑中、心里全是牡丹。走着也是牡丹,坐着也是牡丹,躺着还是牡丹;睁开眼睛是牡丹,闭上眼睛还是牡丹。不停地想、不停地画,不停地撕、不停地再画。有一次他画完之后,看上去实在无法入眼,随丢在地上,一友人看到后拾起,回家裱框,悬于厅堂之上。几年后他复又看到此画,大赞,问友人何时所作,友人回答,弃置之品!大惊,却早已忘却成品之时。再一则, 一日解长河在家中整理废弃纸张,看到一幅昔日作品,实觉不佳,遂起笔在画作上写了几个字。几日后,恍然又看到此作品,叹息,如此一张佳作却作废纸,遂载之,裱框珍藏。
十二分钟 四尺牡丹
十二分钟,四尺画作;十七笔画,一朵牡丹。解长河的牡丹不仅风格不同于别人,就连速度都是一般常人所望尘莫及的。他不但要求自己要有独特的风格,创新的思维,就连时间的要求都很高。十二分钟,四尺画作;十七笔画,一朵牡丹。这其中有多少的功夫,需要多少的时日来练就。他,给自己这样一个要求:随时随地铺纸成画!这就要求作者在第一时间内有好的创意、好的灵感,对画作构图,表现形态要有完全的掌控,才能在短时间内,画出一幅好的作品。在解长河所画的牡丹中,从来是看中笔画,他的画作都是写出来的。在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中,他独创了自己的画牡丹绝招“大搓笔”,无人企及!
花香人间 公益我心
解长河对公益事业特别上心,永远都是义不容辞的第一人。在他的概念中,豪宅香车等等一切物质生活,都是有价值的,一百年之后,他们就什么都不是了,而艺术和那些曾经得到过他帮助的那些孩子们,则是永远的财富和福报!
公益事业在现在这个物质为上的世界里,是那么的让人“嗤之以鼻”,加上公益事业上出现的丑闻,更加让人频频摇头,但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一直坚持做慈善捐赠。他说:“人这一生一定要活的有境界,我一直都是一个有爱心的人。通过朋友得到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与慈善事业结缘,从此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项活动。”
让他现在仍记忆犹新的一次活动,就是石家庄玉树中学纪念玉树地震一周年。2014年4月的一场7.1级的强烈地震,让蓝天白云下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满目疮痍。震后286名藏族学生转移来到石家庄玉树民族中学。“大爱同心,坚忍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不断激励玉树各族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天灾无情人有情,心系灾区,关注灾民,尽可能之力、尽尺寸之能。在玉树地震一周年之际,解长河偕同亲朋好友来到“石家庄玉树民族中学”,看望这286个孩子。他希望能通过一己之力,让这些高原的格桑花,继续在燕赵大地上开得更娇艳、更幸福。早在2012年7月28日,他就和20余名书画名家会聚在北京景山公园,为四川省甘孜县的贫困学生义卖筹款,他主动捐赠了60余幅书画作品,希望义卖的钱能改善孩子们现有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在冬天可以在温暖中学习。
解长河在各种公益活动中捐款义卖,但是他却很少提及。不愿提,有两个原因,一是低调作好事,二是不忍心。每次看到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眼中淳朴的眼神,他的心中就会感慨万千、凄然泪下。公益永远都是在心中,不是挂在嘴上。“以自己的一己之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此生无憾。”谢长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希望有更多的艺术家能够加入到慈善事业中,用爱去温暖别人 …… (王碧瑜)
来源:艺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