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本报文化新闻艺经版以《怀袖雅物,古代文人墨客的“气节风骨”》为题介绍了杭州中国扇博物馆的两幅镇馆扇面,一幅是文徵明的,另外一幅是冒襄的。其中文徵明的扇面,因年代久远,有16个字博物馆不能确认,均以方框代替。
近日,一位读者联系记者,称他已辨出全部16个字,并把扇面上重新填过的诗传给了我们,下面引号里的字是读者填进去的:
秋来日切 “莪萝”思,十载流
光 “掷路”岐。天远暮云“看”又“合”,江寒游鲤到何“迟”。
生涯“落寞”青山在,世事蹉跎白发知。樗散风尘还病渴,子“虚”“谁”为“荐”明时。
凤城摇落正堪哀,日暮西山睥睨来。南国故人頻入“梦”,中原秋色独“飖”台。可堪白发如“斯”长,羞见黄花作意开。“舶”得寸情如宋玉,无边愁思若为裁。
这位读者来头不小,名叫冯正炘,今年虚岁63,写字画画已有四十多年,举办过六次个人书法绘画展。日常做些书画、篆刻、古典诗词的创作和研究。因自号泊庐,所以开了间书画工作室也以泊庐命名。他的作品被很多艺术馆和藏家收藏,也曾被著名拍卖公司拍卖过。
冯先生比较自豪的是2007年在唐云艺术馆办书法绘画展时,原定七天,后来艺术馆因为他的作品很受欢迎,又主动延长了几天。在那次展览上,素不相识的著名美术家、原中国美院副院长赵宗藻看了他的展览后,在展馆里等了他一个多小时,见面后聊了一个多小时,对他的评价很高。
冯先生是杭州日报几十年的忠实读者,在《西湖副刊》上发表过很多作品,有散文,也有摄影评论。曾经参加过杭州日报“三行情诗、微小说大奖赛”,发表三篇,并有一篇获得优秀奖。
另外,一位叫游心斋的网友看了本报报道后,在自己的网络空间发帖,填上自己认为的16个字:
秋来日切“薜萝”思,十载流光“掷路”岐;天远暮云“看”又“合”,江寒游鲤到何“迟”;
生涯“落莫”青山在,世事蹉跎白发知;樗散风尘还病渴,子“虚”“谁”为“荐”明时。
凤城摇落正堪哀,日暮西山睥睨来;南国故人频入“梦”,中原秋色独“登”台;可堪白发如“诗”长,羞见黄花作意开;“那”得才情如宋玉,无边愁思若为裁。
我们已将读者填空的诗转给中国扇子博物馆,博物馆表示,将请资深专家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