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批44家“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名单在京公布。这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自1992年恢复发展以来,首次针对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的专业评定。市场人士认为,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井喷”,在促成行业欣欣向荣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拍卖行业主要乱象包括“非主流”拍卖行骗取图录费、“托儿”拍场假拍顶高拍品价格、部分新拍卖行“知假拍假”。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害群之马”的存在令拍卖市场发展受阻,如果不尽快修正,“重整山河”,艺术品市场将难以渡过“瓶颈期”。
乱象一:“非主流”拍卖行骗取图录费
苏先生(化名)喜欢收藏瓷器,多年来也购买了一屋子的器物,但大多数买价仅为数百元。从某一天开始,苏先生不断收到电话,对方称自己是大拍卖公司的员工,邀请他把自己的藏品送拍,并强调可以帮助他的藏品拍出天价。苏先生一开始很激动,但是冷静下来四处打听,他才逐渐弄明白了,原来这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图录费骗术”。
什么是“图录费骗术”?原来,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拍卖行专门培训了一些“业务员”,他们四处寻找收藏者,特别是对收藏一知半解的新手,游说他们把藏品送拍。
这些藏品多半是普通品甚至是新仿品。一旦收藏者送拍,这些拍卖行就会为其藏品估一个天价,譬如收藏者300元买来的花瓶,拍卖公司可能可以估价30万元,然后按照估价的一定比例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如定金、图录费,表示如果顺利成交,拍卖行还要收取一定佣金,而一旦流拍,则可以退回花瓶,但定金、图录费等不可退回。
有的收藏者突然听闻自己300元买来的东西竟然可值30万元,算一笔账,自己还是很划算,当然兴奋不已,自然一口答应。然而,这件花瓶绝对不可能以30万元成交,最终只能流拍。而收藏者除了白高兴一场,也白交了一笔钱。
事实上,在艺术品市场开始启动后,北京某拍卖行就已经成为这种专门赚取卖家图录费的“个中翘楚”,在行内无人不知,但却依然能够在市场上骗取到普通的收藏者。而在广州也曾有某家“×××宝公司”把目标锁定在老年的收藏爱好者身上,但最后骗局被识破而最终无法在广州立足,“移师”别处。之后,该类拍卖公司或机构曾一度销声匿迹,但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爆又开始“春风吹又生”。
“平心而论,这些害群之马之所以能够至今仍生存下来,也有收藏者的部分责任:一是他们有贪念,相信自己一两千元,甚至几百元买到的东西可以拍出天价,这种只有自己能捡“漏”的想法很危险。二是他们做收藏,却没有任何的相关知识储备。”业内人士冯先生称。
乱象二:“托儿”假拍顶高拍品价格
假拍有两种,一种是卖家将拍品的底价定为100万元,但拍卖行为了迎合买家捡便宜的想法而在50万元起拍,卖家于是在拍卖现场中以买家的身份将这件拍品至少“顶价”到100万元,吸引其他买家竞价并最后以100万元或以上的价格买下自己的拍品;另一种是卖家把底价100万元的拍品“托价”到110万元或以上,交买卖双方的佣金,自己拍回拍品,让自己的藏品在市场上露个脸,留下一个高价的拍卖纪录。
假拍是一些“托”惯用的伎俩,因为公开竞价的手段符合相关法律,因此明知其是假拍也未必有证据可循;其次,拍卖场上时常存在非理性的竞价行为。
“起拍价10万元,买家一口气加到50万元的也时有发生,难以常理判断。”市场行家吴先生透露,只有实战经验丰富的“老手”们才能根据出价人的一举一动判断是真拍还是假拍,“比如同一个竞拍牌由头至尾贯穿同一场拍卖会,而且一般出现在开始几口价和成交的前几口价中,有的‘托’由始至终没正眼瞧过拍卖师,而是低着头不停举牌。”另外,真正的买家一般不会一开始就应价,而是会采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策略一举得手。
乱象三:
部分新拍卖行“知假拍假”
“艺术品市场十有八九有假”。尽管没有任何人能够拿得出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个结论,但不少收藏者深信不疑。无论八九成这样的比例是否可信,不可否认的是赝品充斥已经成为阻碍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最大问题。
“要知道,大多数的成交额是由一些主流的拍卖行业完成的,更多形形色色的拍卖行要在其中分一杯羹,很难不用‘取巧’。”资深藏家刘先生一语道破天机,“你想想看,一年两季大拍,几千家拍卖行陆续举行艺术品拍卖会,有的拍卖行名不见经传,却动辄推出十多二十本图录,件件是‘精品’、‘力作’。这些东西可能都是对的吗?就算真的有东西,也轮得到这些‘非主流’拍卖行拿到手吗?”
与此同时,不少拍卖行纷纷推出“保真”拍卖。“艺术品怎么能够保真?保真是愿景,而不能是常态。所以强调绝对保真才是最大的欺诈行为。特别是古代的作品没有照片、录像甚至出版物作为证据,怎么知道谁说的才真?”书画专家许习文对这种现象表示不可理解,“这只能是噱头罢了,拍卖行强调保真,不如以自己的信誉为保证踏踏实实把好征集关。”
收藏家梁基永更关注的是,这种保真的后续服务能否跟得上:“譬如画家在买家竞拍成功后说作品是假的,那究竟能不能退货呢?索赔的条款很苛刻,而且取证非常艰难。你凭什么说人家的保真拍品是假的呢?谁能裁定呢?”他认为,拍卖行大概认定标榜“保真”就能提高拍卖会的档次,但是他在参加了广州的某场保真拍卖后发现,大多数拍品的起拍价都不高。
“换一个角度讲,这种保真拍卖实际上是寻找一些作品低价位的在世的小名头名家的作品,以此规避高价拍品的风险。这确实迎合了一部分买家的需求,让他们买个放心。”但是他提出:“不过网上100元一件的书法也有假。别看只是100元,也很有‘商机’。在一张宣纸上写一个字能有多难?”梁基永强调:“保真是拍卖行的一种姿态,但事实上,越大的拍卖行越少搞所谓的保真专场,我们在香港蘇富比和香港佳士得就没见过这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