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投怀送抱式的三陪型。
如今的书画家十个里面九个花,另一个有可能还是个阳痿。食色性也,只要是个男人,都有这方面的需求和爱好,只要他功能正常,况且书画家,尤其是功成名就的著名书画家和老书画家,对此更是概莫能外,来者不拒。正是因为艺术家好色的特性,才有了聪明女人的投怀送抱,所以有很多书画家都不知道离了几次婚,换了几任老婆了,而且不固定的情人还有不少,他们出来走穴,走到哪里风流到哪里,无非就是多画几幅画而已,有时候不一定是书画家本人所愿意的,但走到地方上就由不得他自己了,有些经纪人就故意给你下这样的一个套,你不钻都不行,都走不了。既然如此,还不如将计就计,借坡下驴,照单全收。有些女人通过陪吃、陪喝、陪睡,也看到了商机,没从书画家肉体上得到快感,但确实从那些名气非凡的糟老头身上得到了不菲的好处,就是作品,有些女人靠着这些作品和不同的糟老头不同的作品走进了21世纪,成为了画廊界里的女强人。如今这些女人虽然已经半老徐娘,但仍风韵犹存,毕竟她们经历过艺术家的洗礼而非一般嫖客的猥亵,自然多了一种风情。值得说明的是,和著名的书画家有一腿,有一夜风流,并不是任何一个一般女人就能做到的。因为艺术家都很挑剔、都很变态。这就需要女人不仅要有好脸蛋好身材,还要有曲意逢迎、妩媚撒娇、欲擒故纵、发骚浪叫等等见风使陀的能力,以及忍辱负重的能力。所以这些成功女人理应得到尊重,因为她们当初确实付出得太多了。就让我们向这种女人们致敬吧。
二、投其所好式的知己型。
其实不用钱收藏到书画家的作品,无论付出什么,都是投其所好,各取所需的结果,没有这个基础,双方的这种特殊的交易就无法达成。只不过有些方式正大光明一点,有些方式见不得光,尽管何种方式都没用到真金白银,但都充满了智慧,没有脑子的人是万万不行的。有些书画大家脾气大,性格古怪,学问渊博,非一般人所能接近,非常人能与其对话。况且他们名气大,业务忙,即使历经千辛万苦拖亲带故见到人家,人家也有保姆或者秘书助理一类的给你限定约见时间,不过十几分钟半个小时而已,人家不管你是从几百里几千里来得容易不容易,大家要的讲的就是这个派头!所以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如何与期待已久的名家大家对话成了很多人绞尽脑汁的问题,如果没有智慧,中央电视台记者也白搭,启功先生生前不就毫不留情地拒绝过采访么,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人家大师不愿和你多浪费口水,因为口水对他们那个年纪来说也很珍贵了,剩的最多的是鼻涕了,所以人家要聊得是精辟之言,充满哲理的词句,句句皆学问,所以没有学问不行。有学问有智慧的人就善于提前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大师的弱点,抓人家的软肋,专门研究大师的生活习性爱好特点,于是就有了聪明的拜访者知道启功老先生喜欢毛绒绒玩具的独家发现,于是投其所好,买了一只小熊,果真老先生高兴得手舞足蹈,约见时间延长了一个小时不说,还给他写了两幅字!真是令人眼馋啊,其实那个玩具他才花了十几元!而如今据说那个伙计手里的那两幅老爷子的字已经值三百多万了!还有欧阳中石先生,现在人们都知道他是京剧高级票友,当初就没有人知道吗?不是,是人们自己才疏学浅,不懂京剧,没有共同语言,人家欧阳先生如何与你攀谈?光谈书法啊?一天全国各地去拜访他的人多了去了,先生如果光谈书法,估计早谈腻了,所以我们淄博的陈东升先生以老校友的身份叩开了欧阳先生的家门,从叙旧开始,聊到中石先生小时候在博山考院小学的那段时光,一下子就打开了欧阳先生记忆的闸门,谁不怀旧啊?尤其是年老的人,欧阳先生是一位全国闻名的书法名家,也是一位平常不过的耄耋老人,七情六欲都有,所以陈东升先生以他的智慧像央视主持人朱军一样抓住了欧阳先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从叙旧聊到京剧,多么煽情啊,最后话题一绕,绕到来京拜访的目的——题写书名啊,乘热打铁,两人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情,写个字不是跟闹着玩一样轻松嘛。后来的2012年中石的字涨到四万一平尺的时候,据说陈老先生又请欧阳先生题过几次字,包括题红丝砚的一次,给欧阳带去了一块上好的精品红丝砚。这就是知己型,投其所好,找到共同语言,从谈话中找到共鸣,思想共通了,对你就产生信赖感了,事情就好办了。李莲英为什么能得到慈禧的宠爱?就是小李子聪明,说话办事做到慈禧心眼里去了。书画家性格千差万别,有些喜欢直来直去直率坦诚的,也有喜欢含蓄内敛的,所以不要撞到枪口上,话不投机半句多,还是多动动脑子吧。
三、投桃报李式的答谢型。
这个类型的包含的比较多,也可以说是一种利益的交换型,但也有感情的成分在里边。比如我听说淄博一个老中医手里有不少杜滋龄的作品,这个中医怎么得来的呢?就是靠着他的“医术”得到了杜滋龄的“艺术”。据说有一年杜滋龄先生不知道什么地方不舒服,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去北京大医院也检查不出来,一个偶然机会他认识了淄博这位老中医,老中医给他号脉一番,说出了他的病症因果,说得杜画家心服口服,肃然起敬,于是在老中医的精心调理下,半年后,杜先生就痊愈了,在此过程中,老中医表现出来的高超医术和医德令杜先生很佩服,两人也有了交情,为感谢治好自己的身体,杜先生每次抓药的时候都送一副作品给老中医作为答谢。这个故事我没有考证过真伪,但我感觉靠谱。因为我理解有病的痛苦,治不好病,如何画画?画乃身外之物,身体没有了,画画有个屁用!我想杜先生肯定能分清孰轻孰重。还有个事情就是关于刘万鸣的,我亲自听到的,那年刘万鸣和霍春阳来淄博给孙飞画展捧场,画展在姜长胜的书画学校美术馆举办的,画展开幕式之后,刘万鸣在朋友陪伴下到姜长胜办公室参观聊天,我就在旁,因为姜是搞书画培训的,经常带领学生去北京参加教育部的一些比赛,认识教育部个别领导,这是刘万鸣在看了学校的事迹和听了姜的介绍后得知的,所以他无意中问了姜一个事,说他儿子想在北京通过教育部关系上某个学校,拿某个证书,取得某个资质,反正我记不太清楚了,当时也没在意,反正姜一口应允了,说小事一桩,于是两人手握到一起,刘万鸣显得很激动,很热情,看得出他很爱自己的孩子,很重视,其实换了谁也很重视对自己孩子的事情,此后到底办没办成我又没去考证打听,我也没那个闲心和必要,但我相信姜给他办成了孩子的事,刘万鸣肯定会拿出作品表示感谢,这是礼尚往来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还有一种就是通过交换,也是属于投其所好式的,我最熟悉的就是荣宝斋的路宏,别人也都知道他当初靠钢材起家,通过钢材接触字画,后来他通过和全国书画名家接触,开始又涉足红木家具生产制作,专做书画家喜欢的款式,做好了免费送给书画家,书画家谁不送给他字画啊?红木家具多贵啊!那是大家什啊!拿张画算什么啊!于是他有了田黎明、王镛、唐勇力、范扬、石开等等一线书画大家的作品。当然在这其中他也是付出了金钱,红木原材料的成本和工人的工资等等,但是他收藏到的作品如今的价值相信已经远远超过了他当初制作家具的成本费用。再回过头来说一些通过媒体宣传、出书等方式收藏字画的案例吧,媒体给书画家宣传,一般书画家都是拿作品顶账,其中主管版面的编辑或者经手人也能顺便得到书画家相赠的一张作品,日积月累手里东西就多了,还有一些记者、评论家也是如此,既是书画家的答谢,也是一种等价交换,无论是媒体,记者、评论家都付出了公共资源和心智劳动,换得书画家的精神劳动产品,理所当然,也正大光明。本人也是属于此类收藏者,通过办报纸、写文章、出书等手段和书画家打交道,有时候看似给一个书画家写篇评论文章很容易,其实远远比书画家写副字画幅画付出得多得多,有时候接触了解书画家需要时间,查资料也需要时间,更需要精力,所以时间久了,我自己都不愿意用这种方式来收藏了,其实如果自己写评论名气大了,写得又好,筹码加大,收藏字画的标准档次自然也会随之升高,也未尝不是一个途径,毕竟文章比起书画家的作品来说,相对而言是不会随着时间而升值的,只能促进书画家作品的升值。像我本人这种方式收藏者当下也不在少数,有的人为了变现作品,开了画廊,价格相应的比较低一点,这就是很多画廊经营者和画贩子都愿意从我们手里买东西的缘故。
最后,我想重申,名人字画收藏的这几种另类方式说的不好听点叫投机取巧,还有的属于投机倒把型的,但无论哪种方式如果一般人想效仿,必须提前投石问路,根据自身特长,活学活用,否则得不偿失。
来源:刘小龙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96fca0101cn8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