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为风尚,是时代文明进步的风标之一;但收藏成为狂热,这已不仅限于文明进步,更掺杂着其他原委,忧喜参半不为言过。
笔者出身江南收藏世家,得先君大铁公及诸前辈呵爱,得窥收藏鉴定要密,乃平生快事。但能把收藏和鉴定融入生命,赖依声名求鉴不绝,不亦乐乎。有宝物入目可终生毋忘,有赝鼎过眼则随风而逝,春去冬来,考鉴不断,疲也乐也。而问之求鉴者,知人物八方;情钟收藏者有列,个人投资投机者或机构投资者却日甚,且往往皆以收藏家自居,这倒成了时代收藏又一生动写照。寂静万籁,照观时代收藏,慨时代收藏已与收藏要义渐行渐远,收藏概念也逐个沦落,竞成“收藏投机”或“收藏投资”一统,投机投资几成主流。
时代呼唤收藏家的自省,更期盼真正收藏家的涌现。近闻“投资型收藏家”一说,乍听无碍,回首不觉哑然。既然命名者已定性为“投资型”,那么“投资型收藏家”必然是那种为理财增值而低买高出者,意在不断赢利超值,达到个人财富的再创造,其行为也仅仅是商贾的经济活动罢了,所谓黄盖周瑜是也。这全属理财手段,本无可厚非;唯独以理财为杠杆的这种经济增值行为,且个人又无任何收藏鉴定建树,距收藏文化的内涵相去甚远,却非要挂上“投资型收藏家”桂冠方可罢休,着实让人汗颜。但笔者认为其中部分参与者经过思想理念的整合融会,或许会改变其“投资”理念初萌,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收藏家则完全可能。
较之传统收藏,笔者认为中国当代收藏以其独有的时代特征,被深深打上了价值的烙印。收藏理念及思想正随着价值观等的经世应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藏世界风生云起,同时也是世态百相荡涤人心。艺术品纷纷走出旧家迈向市场换成新主。观交易之频繁,近世未闻;闻交易之价高,令人咋舌。
收藏应该是一种文化表现,自古有之。收藏是人们以具有特定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为对象,有意识地整理、积集历史文化的社会活动,是人类保存和发展文化的一种文化活动。收藏文化具有民族性、传承性、融合性、差异性、偶然性等特点,不仅仅是一个可视的微观,也可成就“玩物明志”的文化传承。
时代收藏中的很大一部分参与者,已远离收藏文化内核,以谈论拥有为首要,以追求价值为己傲,忘记了收藏文化的时代责任。通达收藏文化略意,窃思应成为时代收藏者们的自觉必修课之一。
时代呼唤机构收藏的参与,更期盼机构收藏为提升收藏文化内涵而不懈努力。诚然公用机构的投入有待进一步提升,以体现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所作的文化贡献,成为都市文化的又一光环。而私营机构近来投入日渐增多,至为好事。但很多机构也属“投资型”范畴,唯恐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或涉足不能太深。盖商人尚利,若见危端或不利必趋而避之;从年来拍卖种种,或可窥豹。
又上述“投资型收藏家”或“投资型机构”的“收藏”行为,与传统收藏家的收藏行为多有径庭。究其原委:传统型收藏家也非只进不出,只是出少收多;藏品多经过深入研究把玩,爱若己肤,但为了增加收藏品档次质量,只能“以藏养藏”来完善收藏体系罢了。我对“投资型”一派,向来视作“收藏弄潮儿”或“收藏新贵”。若非以“家”来冠称,因实属伪收藏,以“伪收藏家”名之无妨。大浪淘沙,相问可存几许?岁月是最忠实的答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