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婉娴静、水灵含秀,由内而外散发着古典气质。她是广东省古琴研究会秘书长陈是强的女儿陈周玲,父亲是古琴大师,母亲也是古琴老师,自小在琴瑟之音熏陶中成长的玲玲,早已将古琴融入了自己的生命,15岁时,她就获得了2010年中国青少年音乐选拔赛广东赛区金奖。
许多琴童都面临文化课与专业的两难烦恼,陈周玲和父母选择了最简单的那种12岁那年,玲玲与父亲商量之后,毅然放弃普通孩子的上学之路,以全身心投入琴棋书画的修为当中,这也引发不少身边人的议论:到底是尊重孩子天赋,抑或是一种冒险?
伤怀:
古琴文化日渐式微
前天下午,记者走进陈老师位于禅城同济小学附近的琴舍,宽口茶具,两张罗汉床,与几台古琴相伴,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
玲玲,穿着素雅的她,一直伴在父亲身边,静静听着大人讲话,偶尔,脸上会掠过一丝含蓄羞涩的微笑,甚少插话,当记者忍不住问及她小学生活时,她说,“挺好的”,只是心中更喜欢对着琴。
古琴,是古代“礼乐文化”的核心灵魂,位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陈是强如此形容,“中华文化有多深,古琴文化就有多深。”然而,陈老师悲哀地看到,浮躁的社会氛围,让古琴文化日渐式微,他谈及自己一个深刻的经历:“江门是岭南古琴派的发源地,2008年在那儿发现了一部承载着许多岭南古琴文化发展印记的古琴谱,弥足珍贵,”话锋一转,陈老师神色黯然,“为此成立的江门琴会,可真正能弹古琴的人仅两三个,这古琴的发源地,大多数人连"古琴是什么"都不知道,不免让人伤怀。”陈老师认为,女儿是在为传承古琴文化而努力,一切是值得的。
选择
不能让功课磨掉天赋
江门发现古琴谱那一年,陈老师的女儿玲玲12岁,这一年玲玲小学毕业,陈老师和她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爸爸,我想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想天天束缚在功课上。”渴望心灵自由,渴望有更大的空间研习自己钟爱的古琴文化与技艺,玲玲向父亲坦诚。女儿的心声,与陈老师心底里的愿景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他坦诚,“其实我从女儿6岁入学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她从小就在音乐绘画上表现出天赋,尤其是古琴弹奏,到9岁开始真正学琴时,技艺已相当纯熟。可当下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学生们光每天应付功课已经占去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还要应付那无穷无尽的科考、月考、期考等考试。”陈老师不忍眼看女儿的兴趣和天赋,在日复一日的作业和考试当中被渐渐地磨光。于是那一年起,玲玲就没再升读初中,脱离了寻常孩子的学习道路,全身心沉浸在古琴、国画、书法、棋弈研习当中,并得到不少省内知名的书画大家的亲自辅导,并准备于今年报读广州美院进修班,主攻国画。
忐忑:
“身边琴友没人敢试”
让自己唯一的孩子走一条“非主流”的路子,陈老师心中并没有如外界想象的那样潇洒自如,担心焦虑如影随形。他也坦诚,“我身边的琴友无人敢尝试!”而最大的担忧莫过于两条:一个是日后孩子的谋生问题;另一个就是她的社交圈子问题,毕竟学校是大集体,是所有孩子社交的起步点。
但玲玲日渐成熟过硬的本领,也令陈老师在焦灼中得到缓解。在记者采访两个小时内,陈老师接到至少5个电话,都是邀请玲玲进行古琴演出的,有商业的,有公益的,玲玲走出家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少,再加上陈老师所处的文术圈子,客观上也为玲玲提供了很多事业发展的机会。
“学好本事,功底扎实,国学修养到位,机会总系有的!”玲玲的成长给予了父母亲“继续走下去”的自信心。 (报料人老马奖金50元)
学者观点
“非主流”方式是反思也是冒险
“有人认为玲玲父母违反国家的义务教育法,但我认为这不一定违法,只要征求孩子意见得到同意就不能算违法。”对于
弃学弹琴,中国法学会会员王学堂认为“不能简单论对错”,“此前,我也接触顺德"私塾"的问题,一些家长在学校注册之后,其子女并不去就读,而是另外请老师在家里头教学,酷似以前的"私塾",为的也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天赋和创造能力。”王学堂坦言,其个人是支持这样的民办私塾,“独生子女时代,相信没有一位父母轻易放弃孩子求学的机会,这些非主流的尝试,恰好反映了越来越多的家长与学生对当前应试教育体制"只会应试"的有益反思,以及自身一种积极的探索。”“教育体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了,”王学堂表示。
广州社科院研究员彭澎教授也承认,现行的教育体制及其对应的就业体制,不适合标新立异的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更多的是塑造安分守己缺乏创造力的学生,这对于整个社会发展是不利的。
当然两位专家也认为,在如今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就业体制下,这样非主流的道路是“很冒险”的,要慎重考虑,对孩子要做充分的评估和准备,“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宜盲目跟随”。
微博热议
赞:教育本该如此
@淳牛奶ruiyan_ye:有才华噶,有实力噶,无需一张文凭证明,实力就系最好的证明。
@钢铁家园副站长:我觉得人一生只要学会他想学的东西已经足够了,除非他不喜欢琴棋书画!
@rio糖莲子:无错,教育本应如此!
@孖宝老窦:支持!现在教育不敢恭维!
弹:人际交往能力堪忧
@泥行:学什么不重要,但还是最好给孩子与同龄人相处的一个空间,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圈子,尽管某些方面不尽人意。
@echo_yulm:再发展专长也需要与社会接轨。学校除了是知识学习的平台,还是人际交往、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的训练场。
@苏彦璁_风雨同路广州队:那她以后靠什么生活呢?个性发展的末端,她靠什么生活?
@FaT-HoUsE:在中国,绝对是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