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书画名人:黎德良(lideliang)



关于书画家 黎德良(lideliang) 的资料:

书画家简介:黎德良 男 
黎德良,男,汉。1966年生于湖南省湘阴县柳潭乡,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 .出生于洞庭湖畔的我自幼酷爱书法,并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以及对法帖和书法理论的深入研读后始得书法眉目并于1989年到1992年先后在全国硬笔洋浦杯,湖南省金羊杯毛笔,和第五届钢笔书法比赛中获奖并加入了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杭州)后因生活原因放弃10年之久而深感痛惜但书法理念明朗,目标清楚,思想深刻,厚积薄发,前景看好。在书艺上主张待之以平常之心,先利器而后收获。
 
 
  

书画名人:李德亮(lideliang)



关于书画家 李德亮(lideliang) 的资料:

书画家简介:李德亮 男 
李德亮的本职工作并非书画艺术,但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会长阎飞鸿看了李德亮的书画作品,由衷叹道:你选错了职业。我读李德亮的书画作品,也有感叹:诗有别材,艺术亦有别材。他应该是为书画而生的。记得一位已故的闻名书画家说过,书画如参禅。书画家整个艺术历程就是一个反复参悟的过程,参透了一层又一层,无穷无尽。德亮在书画艺术的起步并不早,却能迅速地窥见艺术的堂奥,这必有他过人之处。我以为德亮对书画有极高的悟性,参透了许多东西。无悟性的“书画家”实在不胜枚举。君不见,有许多书画家东奔西突,似乎热闹,也惹人眼目,最终却成为流云。这些书画家似乎忘了这一点——所有的艺术风格或技巧,均需找到与自己个性的契合点,否则,即使艺术风格或技巧很时髦新奇,也会产生不谐调的效果,如同西方人穿马褂或者中国人穿苏格兰裙。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地球。对书画家而言,找寻支点,往往就是他成功的突破口。那么,德亮书画艺术究竟有何非凡之处?对李德亮而言,他的书画作品有别于那些临摹的,技巧练习式的作品,也有别于当代那些已经成为诸多新人追捧的大家之作;有别于那些偶然操觚率性而为的作品,更不是简单的师心自用。流行的东西于他如浮云,他对经典的书画作品用功甚勤且有独到的目光。品评书画家的人都喜爱用“博采众长”这类褒词,其实,大而无当的背后是无法兑现的东西。对此,德亮显然在心中有一把自己臧否的尺度。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我喜欢那个就学那个”,“我不专门临某一家”,他说“我不博采众家,喜欢的我才学”。可以说,生活阅历与人生感受的丰富使他的艺术境界开阔深邃,落笔起点便高。所有与书画创作有关的东西,都要经过自己个性的筛洗熔铸,自心灵汨汨而出,也就没有了俗气、匠气、伧夫气、酸腐气……在他平实的风格背后,透出的是自信的霸气。磅礴睥睨,乃是翰墨家生平所养之气,诚哉,古人之言!郑板桥说过,十分学要七分抛,各自灵苗各自探。李德亮的书画作品虽然来自于丰厚的传统积淀,却已是活脱脱的自家面目。他的书画在平实的风格背后透出大气与灵气,清新与通脱……我读李德亮的《初春》、《映日荷花》、《远山在呼唤》、《山居图》、《金秋》,《春归》等作品,甚至书法,仿佛能闻到山野那清新芬芳的气息。“学书画的要学文学,学点诗歌”,李德亮说。此语颇可玩味。自从中国的文人把书画纳入自家麾下至今,书画便体味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再也无法舍弃文学了。试读他创作的两个对子——他送给叶乔波的对子:春山翠叶诗梦里,秋水乔波画图中;他送给某大使馆官员的对子:    知书晓礼笑看五洲风云,辨是明非闲听四海波涛。你也许已经理解了文学润物细无声般对书画艺术的渗透!这,是李德亮书画艺术的另一个支点。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2514805793762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