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画坛,白建宁的名字始终与“传统精粹”和“时代创新”紧密相连。这位1963年生于四川成都的国家一级美术师,以深厚的笔墨功底与独到的艺术视角,成为连接古典山水精神与现代审美表达的重要桥梁。近日,本刊记者专访白建宁,探寻其艺术生涯的脉络与创作哲思。 深耕传统,融汇南北宗之韵白建宁自幼研习《芥子园画谱》《马贻画谱》等经典,系统掌握“勾、皴、擦、点、染”传统技法,尤以北宗山水为根基,深研宋画代表夏圭、刘松年之精髓,并汲取近现代名家陈少梅、孙天牧的创作理念。他坚持“师古而不泥古”,常年深入青城山、峨眉山、九寨沟等地写生,将自然气象与传统笔墨相融合,形成了“雄浑中见灵动,苍劲中含温润”的独特风格。 荣誉加身,彰显艺术影响力近年来,白建宁屡获国家级奖项,成为业界标杆: 2020年,凭借对传统技法的创新演绎,其作品斩获“墨韵中华书画展览活动”金奖及首届“羲之杯”绘画组专家组评审金奖; 2023年,于央视教育电视台“聚焦两会,关注民生”活动中获“书画名家”称号,并因作品《春露甘南》被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是一束光》收录,引发广泛关注;同年,其《天上的西藏》《新都桥秋意》系列作品被权威期刊《收藏与投资》《漫动作》刊载,进一步奠定其学术地位; 2024年,摘得“第十三届全国民间书画大赛”特等奖及“四海杯”海内外诗联书画邀请赛金奖,作品《飞瀑洒落秋意浓》更在全国民族团结主题展览中获优秀奖,展现多元文化交融的创作视野。
以艺为媒,推动文化传播作为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中国诗书画印研究院院士,白建宁积极投身艺术公益。2023年,他参与“泼墨中华情”活动,获评“作品最具收藏价值”称号,并受聘为“国宴国酒 艺术茅台”书画名家,将传统书画与白酒文化跨界结合,赋予非遗技艺新的时代内涵。此外,其作品在“中亚峰会艺术节”“杭州新亚运艺术展”等国际平台上展出,成为传播中华美学的重要载体。 未来展望:笔墨当随时代面对数字化浪潮,白建宁认为“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化需扎根文化本源,而非形式上的标新立异”。他透露,正筹备以“数字水墨”为主题的系列创作,尝试通过新媒体技术呈现山水画的动态意境,并计划与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等院校合作,推动青年美术教育与传统技法的传承9。 结语白建宁的艺术之路,既是对千年文脉的虔诚致敬,亦是对时代命题的深刻回应。正如其代表作《春露甘南》所寓意的“光与希望”,他始终以笔墨为舟,载着传统艺术的精髓,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白建宁,1963年生,四川成都,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中国诗书画印研究院院士,中国嵊州王羲之研究会会员,中华爱心书画院会员,北京通天彻地文化艺术中心委员。大量作品在“今日头条”“网易”“百度”“腾讯”“期刊杂志”等媒体发表。 2020年获“墨韵中华书画展览活动”金奖。 2020年获全国第一届“羲之杯” 绘画组专家组评审金奖。 2023年获央视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画院“聚焦两会,关注民生“活动,“书画名家”称号。 2023年获CETV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泼墨中华情”,“作品最具收藏价值”荣誉称号。 2023年获中亚峰会艺术节推荐艺术家作品展,获二等奖。 2023年作品《春露甘南》被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是一束光》收录。 2023年《天上的西藏》等三幅作品被《收藏与投资》2023年第八期录用。 2023年获“国宴国酒 艺术茅台”书画名家称号。 2023年“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中国好品牌迎亚运艺术展,参选作品获优秀奖。 2023年《新都桥秋意》等三幅作品被《漫动作》第十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物。 2024年第十三届全国民间书画大赛获特等奖。 2024年获中国百家文化网“四海杯”海内外诗联书画邀请赛金奖。 2024年全国第六届民族团结书画展《飞瀑洒落秋意浓》获优秀奖。 责任编辑:李什 鲁中书画网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