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瓷器历史文化,紫砂是一位后起之秀。但是随着近几年紫砂艺术品相继在艺术品收藏和拍卖上的强劲表现,紫砂文化也慢慢走入大众的视野,但是紫砂在中华历史上从何时开始,何时成熟却甚少有人知晓,问道就这问题和大家话一话紫砂的历史。 宜兴紫砂究竟起源于何时?目前主要有唐、宋、明三种说法。持唐代起源说法的依据是文献,唐僖宗时在唐朝做官的朝鲜人崔致远在《桂苑笔耕集》中有“坐演紫泥……掌陶钧而不晚”的记述,唐代起源论的坚持者认为“紫泥”就是指紫砂。有部分人以北宋梅尧臣“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等诗句,认为紫砂源于宋代。
更多的人倾向于明代说,中国茶文化有“唐煎宋点”说,唐代是煎煮茶叶片,宋代是冲点茶叶末,明代才有了我们现代喝的散茶(炒青)。朱元璋第17子朱权所著《茶谱》是明代第一本茶书,上面记述的饮茶方式还是点茶,茶具为银、锡、铜之类。此后近百年再无茶书,明晚期突然出现一大批茶书,记述紫砂已经成为全国流行的茶具。《阳羡茗壶系》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按“近百年”推算,紫砂被从陶土中挑选出来加以利用重视,当在明代中期。
据《阳羡茗壶系》记载的传说,紫砂壶的创始人叫供春,他是个书僮,明正德年间陪伴主人吴颐山到金沙寺读书,并学着寺中老和尚的样子做茶壶,金沙寺僧和供春同被列为紫砂壶的“开山鼻祖”。
目前能确认的最早紫砂壶出土于南京吴经太监墓,墓葬时间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此次考古发掘在一个探方的最下层发现了一批特殊的紫砂壶陶片,其壶嘴的形制和“铆接”制法、高领带鋬罐的口沿形制等不仅与吴经墓紫砂壶如出一辙,而且与金坛明代中晚期井内出土的紫砂壶、罐造型上基本一致,这为紫砂起源于明代中晚期提供了可靠证据。
问道认为紫砂文化的兴起肯定离不开各个时代茶文化的变化,所以综上分析问道更倾向于明代起源论。不知道各位看官倾向于哪个时代呢? 知茶莫过紫砂,各位爱好茶道品味人生的看官们桌台上可曾缺一把承载着紫砂文化工艺的紫砂壶呢?问道把关工艺泥料的紫砂专场在本月23~24号开拍,各式手工经典精品紫砂总有一把是你的心头好,现在预展阶段快来一睹为快吧。 问道推荐 君子四方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高难度全手工方器泥片拼接工艺尽显原矿紫泥风采 六方雪华
雪花,六角形,一片片自天边飘来,似有若无;轻盈、洁净,顾老举轻若重,就是要用这雪花之轻,来表现乾坤之重,采用多种对比手法,诸如壶体之线条上密而下疏,其线面上小而下大,壶肩以上精雕细镂,而壶身则光润疏朗;六方造型上下共分九层,角对角,线对线,六个壶面上下贯通,浑然一体,分毫不差,展现了点线面的最佳组合效果,形成鲜明对比,在视觉上形成张力。六方形体从下往上或从上往下依次延伸,统一和谐,敦厚朴拙,恰点雪花之题,令人赏心悦目,更无限拓展了视觉空间效果,呈现出一种深远的境界和格局。 原矿中槽清大仿鼓
壶体呈扁腹,直口,短颈,管状一弯流,配环形把,把底下飞。壶身整体协调、对称,具有节奏感。壶盖与壶口处的子母线,略厚宽于口线,弥合天盖地之造壶理念。壶底内凹,盖身吻合严密,密不透气。扁圆形的壶纽与壶腹相呼应,壶流与壶把设计均衡,以壶口为中线,壶嘴、壶盖、壶把上部的曲线遥相呼应。此壶素面素心,抚之温润若豆沙,极具触觉美感。 拍卖专场地址:http://paimai.cang.com/aishanglaohuo_zp23376.html
来源:华夏收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