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义老师近照
或浓墨挥毫,或淡彩挥洒,方寸之间尽绘芙蕖千姿百态;或写实、工笔,或写意、抽象,各种手法渗透着画莲人的独具匠心;酣畅淋漓的笔墨,气韵灵动的笔法,铺陈出画作极深的艺术内涵和艺术表现力。“莲花迎我至,婀娜我自痴”,是著名书画家王广义先生的真实写照。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的王广义先生,身兼中国墨酣画派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当代书画家网首席书画家、中国国画院副院长等职务,同时他还是中国九三学社社员。虽说在绘画界颇负盛名,但是他从来不会将此作为炫耀的资本。用王先生自谦的话说,“绠短汲深,东涂西抹,忝列艺术殿堂,寻一枝之栖。佳作一二,亦为偶得。”
素有“画荷之王”美誉的王广义先生在中国花鸟画方面涉猎甚广,擅长画梅、荷、牡丹、鸡等各类花卉和鸟禽,尤其对荷花情有独钟。
近年来,王广义先生专攻大写意泼墨荷花,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年四季,王先生经常深入微山湖写生创作,积累了大量关于荷花的素材。含苞待放的花蕾,接天映日的荷群,枝枯叶残的秋莲,在王广义先生的笔墨演绎下无不散发了其特有的灵性和特质。
王广义先生的国画荷花作品,综合运用了工笔、写意、写实、抽象等各种表现手法,尽绘四季中风霜雨雪里荷花的千姿百态,画作构思新颖、笔墨酣畅,匠心独具、气韵生动。巧妙构思的精品佳作,有着极深的艺术内涵和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王广义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先后受教于我国著名书画家王学仲、马世晓、梅阡、杨耀、张正墨等先生。深得诸多书画大师真传的王广义博采众长又自成一体,在艺术界享有较高的声望。
王先生尤其擅长写意花鸟,其中,大写意荷花,酣畅淋漓、浑然天成、极富禅意。在生活真实和艺术形象创造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转换中,王广义先生使自己的笔墨技法不断突破,在继承和发扬中国花鸟画艺术上做出了开拓性的探索,其笔墨功夫、艺术语言及人性表达进入了一个崭新境界。
在王广义先生的笔下,绽放着千百姿态的各色荷花;在王先生的心中,蕴藏着情之所钟的荷情。新颖的构思,磅礴的气势,酣畅淋漓的笔墨,标新立异的构思,极为巧妙地刻画出了荷花所象征的美好意境。
王广义先生之所以能驾驭这种全新独特的艺术语言而解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归根结底是对诸多书画大师艺术手法的熟练掌握和心得领悟。他摒弃了程式化的陈旧艺术语言,在继承了传统画风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大胆创新,自成一家,别开生面,有着较深的艺术内涵和很高的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在艺术的涉猎中,王广义先生取国画、油画、水粉画、宣传画于一炉,兼书法、使用美术为一体,融会贯通,博学众长,经常受聘为建筑装饰、大型展览的设计与美化,并有专著《文字造型与美化》、《王广义画集》、《王广义荷花作品集》在全国发行。此外,王先生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展出获奖并收藏于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如果我们大致做一个时间表,便可从中窥出王广义先生历年来的部分成就。1988年,国画《泼墨荷花》晋京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受到中央领导王震、万里的高度评价;1990年,其作品入选第11届亚运会;1991年10月应中国书画社之邀赴词发表40周年,绘制了40米荷花长卷“清莲高洁图”敬献给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永久收藏,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1993年,国画花鸟被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中央领导收藏后给予高度赞扬。
王广义先生的国画《秋实图》入编《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大典》并获得《二〇〇〇年中国艺术家长卷》金杯奖,《二〇〇〇年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金奖等数座奖杯及国际、国内文化艺术交流展中获金银奖牌多枚;国画《和谐世界》于2008年入选中国文化部及国际奥组委主办的庆奥运书画名家作品展荣获金奖;国画《清香溢远》于2010年在世界华人迎世博大型书画展上荣获大奖并获得世博典藏证书……此外,在建党83周年之际,王广义先生应中央党校邀请,在北京举办了《王广义书画展》,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同时,王先生的诸多作品收藏于中国艺术节、人民大会堂、中央办公厅、李苦禅纪念馆等地。
王先生的艺术创作不仅在艺术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同时在媒体圈也引发了强烈关注。王广义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书画报》、《大众日报》等全国20余家报刊报道,中央教育电视台重点报道。传记已收入《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当代名家)》、《世界名人录》等,被授予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获《人民艺术家》证书和《当代艺术成就家》称号,是二〇〇九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个人业绩及照片入编《中国劳模风采》一书,2010年7月巨幅国画作品《和谐盛世 微湖飘香》被吉尼斯•亚洲之最评为“亚洲第一荷”称号。被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授予“中国改革开放文艺终身成就奖”,并被聘为中国网民企频道书画院副院长。
王广义先生的丹青妙笔不仅绘出了亭亭净植的出水芙蓉,更表达着自己坚贞的品格和洒落的胸襟。在王广义先生不拘绳墨的笔下,展现出的是其自得天趣的艺术纯粹,渲染出的是其香远益清的艺术格调。
来源: 中国当代书画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