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不断攀升的亿元价格使得艺术品市场成为一头站在风口的“猪”,不仅是传统艺术行业等着分食猪肉,就连金融行业也开始垂涎。亿元市场催生电商的蓬勃发展,金融机构也纷纷寻求新业务的发展机会,银行、典当行等机构就开始将目光投放在艺术品抵押业务上。
艺术品电商火热,藏家押宝在线拍卖变现
银行、典当行等这些机构正式看中艺术品的亿元市场的潜力,开始摸索怎样能让艺术品像房产抵押一样成为新型的贷款业务。在相关鉴定机构确保艺术品的保真情况下,结合市场分析对艺术品给出估价,再以贷款的形式给出相应的价格,但目前来说艺术品不具备房产流通性较强的优势条件。如果贷款人无法偿还银行款项,这件艺术品能否流通变为货币就成为了银行头痛的事情。
艺术品电商的出现则是传统艺术市场下的补充和延续发展。保留了传统市场的优势,结合互联网+的新思维发展。针对艺术品变现的问题结局,较具特色的是当属号称国内首家艺术品移动电商平台的翰墨千秋艺术交易中心。艺术交易中心APP是由翰墨千秋与高盛艺术品(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700万美金打造与运营,平台针对艺术品变现难这一痛点,提出新型的投资与变现服务。平台支持藏家、买家的二次委托销售,确保艺术品藏家资金的快速流通与变现。
艺术品抵押贷款业务遇瓶颈
据《人民日报》(2014年)报道,长沙银行首次启动艺术品抵押贷款业务,由专业担保公司担保,向长沙银行申请贷款。以专门的机构参与艺术品担保贷款,确保艺术品的质量。其实早在2009年部分银行就开始尝试艺术品抵押融资贷款,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因为艺术品的特殊性,使得银行在实施方案上遇到瓶颈。
艺术品虽然有高价值、高收藏、高投资的优势,但是艺术品也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殊性。真伪鉴定、价格评估等都成为抵押政策的阻力。目前银行、典当行这些能对艺术品进行抵押的机构能识别艺术品的真伪、能看懂艺术品的少之又少,能准确估价的那就更是寥寥无几。银行自身无法具备鉴定能力是关键问题,只能依靠相关的鉴定机构或者专家,这就导致艺术品抵押贷款业务没办法普及,不可能成为像理财一样的大众产品。
互联网+潮流下的艺术品业务,潜力乐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文化产业写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部分,并且提出文化产业要与互联网、金融与地产领域“跨界”融合以寻求突破,新事物的出现是符合经济发展潮流趋势的。但要想要坐稳艺术市场,新业态仍需要走一段自我摸索的道路,目前艺术品市场也在开始慢慢成形,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也是对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肯定,未来的潜力还是乐观可行,但传统市场的思维模式仍旧根深蒂固,想要“夹缝生存”仍需继续前行。来源:翰墨千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