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湖北发现我国迄今最早的乐舞遗存
发布时间:2015-01-12 阅读次数:972次

    新华网武汉1月7日专电(记者 喻珮、袁志国)中国早期最早乐舞遗存近日在湖北发现。记者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正在发掘中的湖北枣阳郭家庙墓地发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群,首次出土历史上最早的瑟和编钟架等大型乐舞遗存,距今2700多年,为目前所知最早。

    郭家庙墓地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一、二组,总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分为郭家庙墓区和曹门湾墓区。

    截至目前,考古发掘墓葬29座、车坑1座、马坑两座,共出土青铜器400余件(套)、玉器近百件、陶器50余件、漆木器30余件等。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音乐考古专家张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本次发掘的乐舞遗存位于郭家庙曾国墓地曹门湾墓区M1墓内,从初步清理的情况看,本次出土的瑟约残存一半,但特征清晰,瑟尾的四个瑟枘中有两个清晰可见,瑟枘不远处有两个弦孔。

    张翔说:“瑟是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此次出土的瑟约比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瑟早数百年,可以说是目前出土的我国最早的瑟。其制造、调试工艺之复杂,反映当时曾国较高的音乐水准。”

    记者还了解到,墓室内的北部分布着一批彩漆木雕大型编钟架和编磬架,包括长、短不等的梁以及立柱和底座。其中,钟梁最长约4.5米,两端为圆雕龙首,通体彩饰变形龙凤纹。底座有大小两对共四件,均腐蚀严重,其中较大者为圆雕凤首,局部彩绘垂鳞纹,形象生动饱满。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告诉记者:“此前出土的春秋编钟均为小型,而此次在枣阳郭家庙曹门湾一号墓发现的春秋早期大型乐舞遗存,填补了从西周早期到战国早期近500年间大型乐舞发展史的空白,进一步证明了曾国是周代礼乐文明的正统代表。”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1035585403442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