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年末新成立的上海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揭牌仪式中,著名国家级鉴定专家王立军先生在嘉宾发言中明确提到,“中国艺术品发展正走在一个十字路口”。这个“十字路口”的提法隐含着学术、市场或政策等方面的思考,结合这种提法,我们有必要就“艺术互联网”这条路进行一番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对于大部分从业者而言,能找到一条平坦的道路走下去是最好不过的,但现实情况是,通向艺术互联网这条路的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薄弱,不但年轻人看不懂,即使是艺术行业的老牌从业者也常常摸不着头脑,而那些与艺术互联网相关的先锋企业在逾越瓶颈的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 艺术互联网的基础建设具体应该包括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这就好比一座城市,需要有高速公路、物流交通体系、医疗养老配套设施、工商管理部门等等。而深入到艺术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看过究竟,我们会发现,目前的艺术互联网还没有专业的艺术品物流,没有一个成熟而开放的在线艺术品数据库,也没有能支撑艺术互联网发展的行业协会,就更不用说细分到专业的艺术互联网咨询机构了。艺术互联网的首批代表性在线企业之一嘉德拍卖自2000年成立至今,先后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在线艺术媒体、在线拍买、艺术电商、社群社区(从最早的BBS形式到最新的APP形式)等,但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最常见的商业个体,跟线下的单店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一个行业的基础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成后还需要大量资源进行配合推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一项多年不变的基础设施工程。众所周知,我国的基础不稳定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种常态不仅会给一个行业的发展带来长远的不稳定性危害,甚至还会迫使前期有投入意愿的先驱不敢轻易拿出实际行动。 一般而言,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分几种方式来完成。第一种是国家政策性推动。如成立国家级基金、制定带有偏向性的相关政策、提供资金上的优惠等,市场上目前确实已经存在这样的案例,以首都经济和政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类基金大概在三年前就已经成立。依常理而言,有国家背景和影响力的资金理应具有很明确的目标方向,从而成为扶持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基金的成立似乎太有“创新”性,其既受国家层面的主导,又有民间核心资源的资本参股,这样一种混合型的市场产品,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唯利是图。它无法长期投入到收益长远的基础项目中,因为这样的项目收益一般都出现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后期。 第二种是龙头企业的影响。放眼国外技术性基因企业,它们在发展传统文化产业时,会把商业运营的一部分投入到基础建设中,而且这种基础建设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允许第三方的竞争参与,甚至可以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龙头企业共同解决行业的基础建设问题。国内也有龙头企业和艺术媒体联盟在做类似的事,但可惜的是,我们的行业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我们的“龙头”还不够强壮,而且也没有足够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第三种,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是行业协会的集体推动。在过去没有受到互联网冲击的情况下,我国现有的行业协会确实起到了领导行业发展的作用。而当传统艺术行业一经与互联网相结合之后,原有的这些协会体系的管理者一时无法适应,甚至还有的根本就不想做出相应的改变。行业协会遇上互联网浪潮之后迅速失效,令原本在系统内运行的和在系统外充满期待的都不知所措。中国走的是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市场经济和文化发展同样如此,从体制和源头来说与国际上的成功案例本身就是两码事,所以我们在此就不一一进行比较了,而且也无法进行对比, 从以上三种情况来看,我们是否就不能往前走了呢?难道就坐在十字路口等死吗?当然不是。但是,艺术互联网在2014年确实发生了很多变故,貌似蓬勃一片,却没有多少人活得像个人样。我们不否认缓慢发展也是发展,只是令人惨不忍睹的是,走在这条路上的朋友们活得太苦,而且可以预期的是,选择了这条道路的朋友们还有不少会持续倒下去。 2014首届艺术互联网大会在上海召开,明确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艺术民间力量的崛起”这一口号。然而,崛起需要储备,需要力量,更需要觉悟,最后谁会起来担当这个一时代的重任呢?艺术互联网的基础建设薄弱已经是不争的实事,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扭转它建设它。只靠别人不行,只靠自己也不行,我们需要探索,更需要合作,我们应该相信,大家携起手来一定可以找到一条出路。 艺术互联网基础建设薄弱意味着困难与挑战,同时也是时代赐予我们的一个难得的机遇。最近远在北京的康峰先生对我说:“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位思考这个问题的人。”我个人始终相信,互联网就是一个奇迹,在互联网中必然能够找到艺术的未来。我也相信,茫茫人海中一定还有很多遇到同样问题并思考同样问题的兄弟姐妹,在短暂的人生事业道路上,我们一定能碰撞在一起,共同解决面对的问题。 来源:东方艺术网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