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的画家实在是多,多的在这圈子里的人对之都数不胜数;被冠以“著名”头衔的也不在少数,这种状况也常使人有隔膜彷徨之感。可是,事情又有另一方面的,有许多并不特别著名而真正杰出的画家。他们不热衷于公共场所,不善于社会的种种活动,甘愿寂寞于笔墨之间。他们信奉的是不求今日乱拍手,但求它日暗点头。曾被《收藏参考》报评为20世纪其作品有收藏价值的画家、被中国书画促进网列为当今画坛有着极高声誉和成就、其作品报有增值潜力的画家王维卿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著名画家王维卿
王维卿先生是一位清醒、谦逊、严肃的画家。由于他不受名利之诱惑,不为世俗鼓吹所动心,因此,他的心总是那样淡泊地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在30多年的艺术道路上,他是异常勤奋的,他不尚空谈,始终真诚执著地求索画技,画理和画格,画内求画,他根底深厚;画外求画,他涉足广泛。采百花以酿蜜,取万法而归一,他的作品真正的体现出有法而无定法,有形而无定形的超脱境界。
多年来,无论是舆论喧哄,风向转换,他的画风不赶时髦,坚持走自己的艺术道路,渐渐塑造起自我的风格:诸如造型中的真中求风神,用笔的简中求丰厚,运墨中的泼中求内涵,气格中的洒脱中见清丽……。
他笔下所表现春酣中的牡丹,盛夏中的白莲,秋日的红叶,傲霜的冬梅,坚挺的修竹……,通过笔墨纵横的泼洒,深沉厚重的积彩,工细严整的勾勒,使这些景物无不洋溢着一种浓郁的生活情趣,无不赋予了它们生命和特定的空间,表现的不仅仅是景物本身,而是通过景物体现出画家独特的审美观,抒发了一定的思想内涵,能够引起人们无限遐想,进入一个心旷神怡的境界。
王维卿是以画竹著称于世的,多年来,不仅研读了大量古代的墨竹精品,时常深入竹林,仔细观察研究,从竹笋的出土至抽枝长叶,整个过程其都铭刻在心。并对竹子的风晴雨露之壮态心领神会,每逢朝日晚霞,霜晨日夜,或暮烟晓雾,晴晦阴雨的时候,他总爱仔细观察竹子的姿态变化。
并且,喜赏晴、雾、风、雨、雪竹的活泼意态,借竹之势,画竹之生意,使其思想感情得到如意的净化和抒发,得到美的艺术享受。他创作的这些笔酣墨绝,风姿飒爽的墨竹,自然透露了他善美人性和宇宙生命的哲思。并以墨代色的写意方法表现出竹的“清姿瘦节、秋色野性”的挺劲精神。他的佳作《清风》,几根具有粗细、疏密、纵横关系的竹竿在画面起着一个定位的作用,然后,趁势补叶,其用笔的提按、顿挫、中侧锋的变化,墨色的浓淡干湿顷刻之间跃然纸上。随着风势添上几组竹枝,叶子的顺逆,“挺然相斗”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王维卿画竹往往寓意于高洁、孤傲、寄托了画家的思想情操。即对竹子描写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努力捕捉竹与人类审美感情及精神生活有联系的特征——高洁、孤傲、坚贞、虚心等,熔铸了画家的品格,情操与感情的胸中意象,亦即所谓缘物寄情。所以,王维卿画竹讲求自然天趣,不尚雕饰和工丽,提倡以素洁为贵,努力认识竹显露于外深藏于内的本质与神韵,追求遗貌取神。并融合了前人的泼墨、简笔、写意之法、结合写生加以创造,突破竹子本身的局限,而强化了主观的感受,旨在倾泻心中的情怀。借竹之势、画竹之意、使其思想感情得到如意的净化和抒发。
他画竹还在于背景的渲染。结合竹子的状况,随机生发,浓淡相济予以渲染,使其竹子的走势和背景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趁湿可补画一些淡墨竹叶,使其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显现出一定的前后层次,形成良好的意境氛围,使人置于画外而容于画内。“王氏墨竹”独特艺术风格,已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深得画界的赞同和社会的普遍欢迎。
王维卿20世纪70年代毕业于天津美院,受教于孙其峰,溥佐、霍春阳等老师。正确的方法,刻苦的学习使其绘画水平提高很快,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80年代,当其恩师孙其峰再见到他的画时,非常赞赏,亲为其作品题字曰:“维卿画葡萄不泥造化,欣迹同神,遇造化之作,境难惊贵。”并在他的另一幅葫芦的作品上题字称“维卿画此帧吾吴昌硕遗意,而不失自家面目。”中央工艺美院的张世简教授,当见到他的一幅泼彩荷花后,欣然为其作品题字称“维卿画荷有自家面目,可喜也。”天津美院美术史论家阎丽川教授,在著文向社会介绍时,说他的作品“虚实相生,笔墨精灵,勇于探索,贵在创新。”老师们的题字充分肯定了其取得的艺术成就,也体现王维卿先生是一位具有一定实力,有着深厚功底的画家。
近几年,他的作品广为一些国家级博物馆,艺术馆、档案馆收藏。其艺术简历入编《中国名人录》等40多部辞典,作品收录于《中国美术全集》等多部大型画册。许多报刊曾作了专题采访报道。出版有《王维卿花鸟画集》,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等有关单位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中国知名书画艺术家”,“当代百杰画家”,“首届当代百名最佳画家”等称号。(高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