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7日专电(记者许晓青)由俄罗斯小提琴家、格莱美奖获得者马克西姆·文格洛夫领衔独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6日晚在上海首演,这也是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开幕演出。
2014年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中国上海诞生55周年,同时也是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35周年。
“来自俄罗斯的演奏家,是在用指尖和弓弦向交响乐界的‘中国声音’致敬。”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当晚指挥《梁祝》协奏曲的余隆十分看重此番《梁祝》演出的象征意义。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上海音乐学院陈钢、何占豪创作,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首演,俞丽拿任小提琴独奏,樊承武指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学生管弦乐队协奏。巧的是,55年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开幕音乐会再度演出《梁祝》,其演出地点与当年孕育这支曲目的地方——上海音乐学院紧紧相邻。
出生于1974年的文格洛夫其实比《梁祝》的年龄还小许多。他说:“当你在演奏一个国家的代表作品时,总想把自己变成那里的人,我在拉《梁祝》时,也试图设想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去理解属于中国人的爱情。”他希望,用自己的琴声“把这个中国的爱情故事延续下去”。
在乐评家看来,当晚的演出对个别音符的处理依然带有俄罗斯风格,但这毫不损伤观众对《梁祝》及其演奏者的热爱。文格洛夫和上交全体演奏员返场时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上世纪60年代初完成《梁祝》海外首演的指挥家曹鹏也观看了6日晚的演出。他曾表示,《梁祝》经久不衰,外国演奏家也争相“挑战”这一曲目,这是“交响乐民族化”并逐步走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后人可以从中获得启迪。
据了解,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开启首个演出季之际,上交将集中献演《梁祝》《茉莉花》《京剧瞬间》等作品,展示近百年来中国在不同时期交响乐创作的实力和活力。上海广播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还推出了长达7小时的交响乐主题节目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