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画家创作八米长"梨园荟萃图" 囊括生旦净丑4行当
发布时间:2014-08-27 阅读次数:818次

  生旦净末丑,戏剧小人生。每部戏都是人生的一个小舞台,其中性格迥异的角色人物演绎着截然不同的人生。有时,一个角色代表了一部戏。近日,江都画家丁永祥历时一年多,以戏剧中的典型人物为题材,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为类别,创作了一幅8米长卷——《梨园荟萃图》。画中,丁永祥以26部戏40余代表人物风采,并配以文字简介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戏剧各行当、各角色的类型与沿革,成为了解戏剧“活教材”,以书画的形式传承戏剧艺术。 记者 王璐

  生旦净丑

  8米长卷描绘40余人物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江都画家丁永祥的家。随着《梨园荟萃图》8米长卷徐徐展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手拿镔铁禅杖的鲁智深、黑脸的包公、杨门女将杨排风、梁红玉擂鼓助阵……长卷中描绘了26部戏中的40余代表人物。“我将这些戏剧人物以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为类别,每个行当中又细分出各个小类。”丁永祥说,针对每个角色类型的特点,他还特别在脸谱、衣着、形态等方面加以突出,各具特色。

  “《抗金兵》一剧最初为武旦应工,经梅兰芳先生整理,加工成为青衣之保留剧目。”在一幅梁红玉擂鼓助阵图旁,丁永祥配上了上述文字。整个八米长卷中描绘40余个角色类型旁,皆配上了文字解说,或介绍角色类型,或讲述剧目沿革,一目了然。

  历时一年多

  构思素材源于工作

  在与丁永祥交流的过程中,他对戏剧各方面的知识信手拈来。原来,丁永祥与戏剧有着一段不解之缘,“上世纪70年代,我曾在扬剧团里画舞台背景,一画就是十几年。”丁永祥说,做扬剧舞台设计的这十几年里,他打下了深厚的绘画功底,同时,也对戏剧有了全面的了解。

  退休后的丁永祥萌生了专门为戏剧创作长卷的想法。“其实,长卷中的许多素材都来自那十几年里积累的图纸、画稿。”丁永祥说,从构思到创作,前后历时一年多。

  传承历史文化

  了解戏剧之“活教材”

  历时一年多、26部戏、40余代表人物、8米长卷绘就一幅传承戏剧艺术的画卷,也成为了解戏剧的“活教材”。

  “这幅长卷中有一些家喻户晓的大戏,如《霸王别姬》;也有鲜为人知的小戏,如《三打陶三春》等,还包括扬剧的经典剧目。”丁永祥介绍,其中一些小戏已经多年没有剧团演出。

  扬州文史专家丁家桐在看了长卷后,题跋:“耳顺之年,图写戏剧人物百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保存遗产文化传承,至可宝也。”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3872599601746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