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学者建议:史学界应积极应用红山文化考古研究新成果
发布时间:2014-08-25 阅读次数:729次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23日专电(记者汪永基)关于我国史学界如何吸取考古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议题,在日前闭幕的“第九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各主题发言中被与会学者专家普遍关注。学者同时建议,鉴于红山文化被学界共识为中华文明“主根系中的直根系”,历史学者应积极吸纳、研究、应用红山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红山文化发祥于我国蒙东辽西地区,因其独特的考古学类型被我国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和文化人类学界认同为“原创性”考古学文化,并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课题中列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在红山文化研究主体论述中指出,历史学者如何开展红山文化研究是一个非常好的课题,是历史学与考古学有效作用、有效结合、同步发展的课题。他说:“考古学力图通过考古资料复原历史是非常明确的。首先还是要把考古资料科学地发掘出来,通过自身的理论和方法客观地发布出去,给学界提供精准的学术研究资料。”他强调,尤其是向对社会影响力很大的史学界提供完整准确的研究成果更加重要。

    郭大顺介绍,当今考古界的研究结论是中国文明起源时间大大提前,但教科书上并没有反映出来。史学界如果吸收了考古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各种不同观点,大众通过传媒就能对考古学复原历史的成果有更为普遍和清晰的认知,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史学界要认同考古学成果。

    红山文化研究知名学者、赤峰学院于建设教授说:“红山文化是没有任何文献记载的考古学文化,但其鲜明的文化特色和神秘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文化遗存受到全世界学者的瞩目。”他强调,红山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一条清晰的形成与发展轨迹,尤其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不可或缺。

    许多学者在主题发言中建议,由于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源头地位并具有初级文明诞生的基本要素以及中华文化历史“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史学界对此研究现状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认知,以更科学地传播于大众,服务于弘扬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

    红山文化高峰论坛于1993年在内蒙古赤峰市创建,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博物院和赤峰学院等单位主办,是我国红山文化研究的重要平台。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3991093635559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