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迹
疑伪
齐白石的人物画非常有特点。这两张人物画有一种漫画的风格,这是白石先生画人物所特有的。不是说白石先生画人物就画不了写实的。荣宝斋珍藏着白石先生的一幅擦炭人像,画得惟妙惟肖,比素描还棒。只是白石先生后来喜欢这么画人物,这种画法更符合画家的心性。
这幅画叫《清平福来》。它是一个谐音。“清平”,就是说过着很轻逸闲散的生活,心里边非常愉快。画里面老头捧着的瓶子是青色的,“青瓶”谐音“清平”。飞来的是蝙蝠,“蝠来”谐音“福来”。所以叫“清平福来”。
这幅真迹我们大家一看就非常喜爱。这幅疑伪作品貌似很像,但是细看,它的所有部分都是那么完美无缺地融在一些吗?非也。就看人物的开脸。把老头的头部放大一看,他的胡子、眉毛,每一根线条都如此僵硬。同样是线条,它的质感是不一样的。有虚有实,有润有干。在这之中要表现很丰富的质感,表现一种情绪。虽然线条长度相同,但是要表现的东西、要抒发的情绪是截然不同的。在疑伪作品里,这种线条不但太“实”,而且太“飘”。太“实”怎么会“飘”起来呢?因为这是假“实”,它不是真“实”。功力没到,画下的这些线条就是飘飘忽忽的这种状态了。这种线条就叫“外强中干式的线条”。
画人物很关键的就是眼睛。我们对比真迹和疑伪作品的眼睛,就会发现最大的区别了。真迹里,老人眼神里透着和善。而这幅疑伪作品,小眼炯炯有神,透着一种贼光,这哪像一个老年人?我们看眼眶边缘。白石先生画的这《清平福来》,老人眼眶边缘的勾线是小月牙形的,带着笑眼儿。再看疑伪作品,那是瞪着的眼。人的眼睛也叫眸子,眼睛之中传达的情绪非常关键,就这么一点,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除了人物眼睛,衣纹也很说明问题。那都是篆书的笔法。白石先生画的衣纹,都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非常扎实,非常坦荡。疑伪作品的这个衣纹,故作弯曲抖擞,是刻意地描摹出来的。其实不管他再怎么故意抖着行笔,都还是写得像面条一样,线条质量很低。
我们再看看真迹里的蝙蝠。画得有模有样。仔细看,这小蝙蝠的眼睛画得非常可爱,它其实就是冲着这青瓶过来的。再看疑伪作品的这个蝙蝠,就是画了一个很糙的剪影,还飞过头了,没冲着瓶子过来,冲着这个老爷子一脑子扎了过来。真不知道这个蝙蝠要干什么来了,到底是福来祸来还真不好说。
再者,画蝙蝠,传统用色是有讲究的。疑伪作品里,随便用个深颜色甚至是墨色画的蝙蝠,而传统画蝙蝠是要用红色系、暖色系。因为中国传统里画蝙蝠,讲究一句话:“洪福齐天。” “红蝠”谐音“洪福”,所以要用红色系来画。疑伪作品不用红色而用墨色画这个蝙蝠,还是对咱们中国文化了解得不到家。
最后,再看疑伪作品的落款。落款可以有长题,也可以有“穷款”。就题本人的姓名,别的什么字都不要,这就叫“穷款”。这上面有一个规矩:落款字号的大小,应该跟下面的图章大小相对应。一般情况下,图章的大小以不超出书写的字的大小为宜。而这幅疑伪作品,图章的大小已经超出字的大小,这一点就失当了。(本文节选自著名书画家李海峰所著《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鉴别》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