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网友晒端午“独家记忆”找寻节日文化魂
发布时间:2014-05-31 阅读次数:826次

    新华网太原5月29日专电(记者王学涛)“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端午节临近,这个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不仅叫法最多,民间庆祝活动也各种各样。近日,网络上推出微话题“那年端午”引来网友纷纷晾晒有关端午的“独家记忆”。虽然古今南北习俗有差异,但表现出的都是国人的文化魂。

    吃。虽然吃粽子被认为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节目,但有些地方却不吃粽子。网友“百灵花”说,在广东老家,“包裹蒸”是她们上几辈人独特的节庆美食,小时候最喜欢吃里面的肥猪肉馅,很想再吃上一口地地道道的家乡裹蒸。此文一发,马上有网友表示好奇,赞叹好独特的名字。而在山西大同,人们吃的是“凉糕”,把黄米先煮后蒸再凉凉,撒上白糖,吃起来清凉、绵粘、香甜。

    喝。在很多地方,端午当天人们常喝雄黄酒以避疫。网友“人海中小小的我”说,上初一那年端午,用雄黄酒抹脸,喝了一大口,结果醉倒了。而网友“文明花花”说,在广州市萝岗区人们在端午饮用一种名为午时茶的药以祛病、健身,至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配方上,午时茶原料包括淡竹叶、扭肚藤、金银花等四十余种,可针对个人喜好稍作调整。

    戴。中原地区的网友不会忘记长辈们编制精美的五色线、有棱有角的香囊和五彩荷包,正如河南网友“雨歪歪”说,端午节,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才可丢掉。而还有网友表示,他们流行在脖子上挂上彩色网兜,装上一个鸡蛋,玩撞蛋游戏。

    庆。除了赛龙舟、插艾叶、诗朗诵、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王字外,山西雁北地区还有罕见的“贴鸡挂符”的习俗。按当地旧时说法,端午节是一“毒日”,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这“五毒”纷纷出没,而公鸡是五毒的天敌,因此,大家剪好大红公鸡,口含蜈蚣,脚下踩有蟾蜍与蝎子,可保佑人们远离五毒。此外,受马图腾的影响,雁北人还喜欢在门上挂五色彩纸做成的“马符”,下面插上艾叶,有“带点儿符,有人扶;带点儿艾,有人爱”的寓意。

    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常嗣新表示,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变迁,一些民俗已经难觅踪影,如饮雄黄酒、挂马符等。目前,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菖蒲、佩香囊等还较普遍。

    民俗专家表示,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更是作为祛病除邪的节日千古流传下来。因此才有了插菖蒲、艾叶,喝雄黄酒,拴五色丝线等驱邪避疫的习俗。虽然有些民俗在今天看来比较原始,甚至带有迷信色彩,但体现了古人保健、避疫的美好愿望。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4626812934875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