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爱心收藏家在一次慈善活动上,给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赠了估价5525万元的珍贵艺术品。妇基会又将这两件艺术品捐赠给了北京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但瑞普华基金会在报纸上公示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却未体现出这一点。5525万元艺术品捐赠后去哪儿了?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两位收藏家捐献艺术品
据媒体公开报道,2011年5月15日,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单位主办、中都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首届“华夏珍品展暨公益慈善拍卖会”答谢晚宴在北京隆重举行。
这次慈善晚宴上,澳籍华人、文物收藏家李新华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赠明成化紫红暗刻龙纹碗一件。古玉爱心收藏家陈中良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赠清乾隆御制上太祖皇帝谥册一件。有人评价“龙纹碗典雅华丽、精巧秀美,乃为成化薄胎瓷的巅峰之作”。活动现场,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负责人与捐赠文物的爱心收藏家合影留念。
妇基会转赠瑞普华基金会
但有读者反映,这两件艺术品一直未见公开拍卖,不知妇基会后来怎么处理的?记者查询妇基会2011年度工作报告,资产负债表中“文物文化资产”一项显示有5525万元的收入。记者了解到“明成化龙纹碗”当时评估价值为4250万元,清玉册评估价值为1275万元,可见妇基会确实收了这两件艺术品。
上周,记者采访妇基会的工作人员得知,他们于2012年11月份将这两件艺术品转赠给了“北京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之所以捐赠给北京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是因为我们和他们合作开展失独母亲帮扶计划,为失独母亲提供服务。”妇基会工作人员说。妇基会2012年度工作报告中,资产负债表里“文物文化资产”一项期末数比年初数正好少了5525万元。但由于报告中未说明文物文化资产的去向,公众无从了解艺术品去向。
两件艺术品去向成谜
记者查询资料得知,北京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是一家非公募基金会,成立于2011年2月。它是由北京市丰台区瑞普华老年护理中心捐赠200万元设立的。瑞普华老年护理中心的法定代表人陈锐同时也是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的秘书长。
昨天,记者点击北京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的网站,发现网站无法打开,无法查询基金会的相关账目。不过,北京市民政局于2013年12月5日在报纸上公告了各基金会2012年的工作报告,包含资产负债表等内容。记者查询瑞普华基金会2012年的报告发现,妇基会转赠的两件估值5525万元的珍贵艺术品,在账目上没有任何体现。瑞普华基金会的报告显示,其2012年的收入仅为685385.57元,年末资产总计为2020098.38元。
记者又查询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2011年度的审计报告,发现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基金会的财务状况持有保留意见。从法律上讲,丰台区瑞普华老年护理中心捐赠200万元成立基金会,这笔钱就属于基金会了。可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在成立1个多月后,于2011年3月又从200万元中拿出150万元,借给举办者丰台区瑞普华老年护理中心。虽然借款收取了利息,但对这两家关联单位之间的交易,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中仍将其单独列了出来,担心产生不良影响。更让人感到疑惑的是,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2011年全年的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支出仅为5600元,2012年为42122.67元,这笔钱在北京估计只能雇用一名工作人员。
今天上午,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秘书长陈锐承认于2012年收过这两件艺术品。“价值需要重新评估,被我们存了起来,打算评估后再入账。”但财务专家表示,根据《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如果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按照凭据上的金额入账。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资产价值确实无法计量,应当设置辅助账,单独登记所取得资产的名称、数量、来源、用途等情况,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本报记者 许前程 J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