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专家:马是中华三大文明形态的交集
发布时间:2014-02-07 阅读次数:784次

  新华网沈阳1月30日专电(周宝胜、石庆伟)农历马年将至,有关马的展览和话题多了起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大连旅顺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纷纷推出历代画马名作展,一些国宝级作品首次露面。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侯杰等史学家认为,马在中华民族历史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农耕、渔猎、游牧三大文明形态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是三大文明交集的载体,因此受到广泛喜爱,富有深刻文化内涵。

  马是中国人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被视为六畜之首。有关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养马。有关马的艺术创作也一直延续。汉代画像砖和汉墓出土文物中,大量出现马的艺术形象。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被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

  马曾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商朝祖先“立皂牢(皂牢即是喂养牲口的槽和圈),服牛马,以为民利”,直至现代社会,我国许多地区农业生产依然离不开马。而在冷兵器时代,战马的作用更是无法替代,和它的名将主人一样名留青史。后世谈项羽,便不能不说乌骓;说吕布,则必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唐太宗“昭陵六骏”的故事也广为传颂。当元代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亚欧大陆时,马更是最主要的作战工具,也是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动物。

  在农耕文明、渔猎文明、游牧文明三大文明形态中,马都不可或缺,因此常被赋予神话色彩或被视为吉祥象征。其代表的坚韧、勤恳、不畏艰险等精神也广受推崇,马到成功、龙马精神等词语耳熟能详,农民们则有“牛马年,好种田”的良好祝愿。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0848593711853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