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少年宫:在几代人的记忆中渐行渐远
发布时间:2014-01-26 阅读次数:689次

    新华网杭州1月24日专电(记者段菁菁)上世纪50年代,杭州青少年宫美术兴趣小组的学员何水法和沈曙,每到周末都会一起去学画,素描、风景、水粉、水彩样样不落。后来,他们一个成了著名的国画家,一个则做了画院院长。同时期的美术学员中还有潘公凯,他后来成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从开办之初的两层小楼二三十个兴趣小组,到现在四个地方每年三百多场活动八千多个兴趣班,不同年代的人,对少年宫有着不同的记忆。

    80后叶梓说,当年少年宫收费比较高,外面的业余培训班也寥寥无几,“如果周末被父母送去少年宫上个兴趣班,在同学面前很有面子。”

    “我们那时不但不收学费,每次去还倒贴我们1毛钱车费。”70后的音乐老师李璐还清晰记得被学校推荐去参加少年宫合唱团,为了省下“冷饮钱”,每次都走路往返。

    而杭州市少年宫当年的筹建组长施秀珍,如今已是一位带着孙女上课外兴趣小组的老人。“筹建之前,我为此专门去前苏联学习经验。”一个月后,施秀珍将成熟的少年宫模式带了回来——一类是成立毛笔书法、国画、水粉、舞蹈、园艺、航空航海模型等兴趣小组培训,另一类是团体活动,成立了红领巾歌舞团,还举办夏令营等。

    在国画兴趣小组,施秀珍还曾请来当年浙江美院顶尖的三位教授潘天寿、吴茀之、诸乐山为学员现场作画,而这一幕让何水法记忆至今。

    资料显示,国内现存最早的少年宫是成立于1949年4月的大连市少年宫。而由宋庆龄女士亲手创办的中福会少年宫,建立于1953年6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少年宫。

    不过,与社会发展一样,半个多世纪后,很多地方的少年宫搬了地方、盖了新楼,各项设施也与时俱进。和大部分的少年宫一样,上世纪80年代初,杭州少年宫也不再叫少年宫,而是改为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跟随名字一同改变的是从“成长乐园”变成更严肃的“第二课堂”。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黄建明说,从校内教育追到了校外教育,他是最好的见证人。

    随时代变迁,少年宫的地位开始尴尬,原则上的公益性质难以保障,高额的开支使得少年宫在公益和市场的两边徘徊,免费也在逐步收费转变。

    黄建明坦言,不变肯定没有发展。“在遍地开花的私营培训机构的当下,少年宫必须跟着时代脉搏前进,在运作模式、管理体制、教育方式做出改变。”

    但不少教育人士认为,少年宫一直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但创办之初的理念没有变——说到底都是“育人”。黄建明说,无论是校外教育还是校内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思想品德、人格塑造、行为习惯等传达、渗透给孩子,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这些重要的品质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039610862731934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