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欧洲十九世纪铜版画东莞展出 再现中国近代风貌
发布时间:2013-12-27 阅读次数:970次

  中新网东莞12月26日电(李映民 李纯)“蓝眼下的晚清风韵”——十九世纪西方艺术家笔下的中国经典铜版画作品展今天在广东东莞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十九世纪欧洲著名版画家托马斯·阿罗姆创作的70件英国铜版画,形象再现了香港、澳门、北京、天津、苏州、杭州、广州等地区19世纪的风情面貌。

  据策展人王晓强介绍,本次展示的铜版画是欧洲著名版画家托马斯·阿罗姆反映中国题材的铜版画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这些展品都是第一次在中国公开展出。展出的版画作品皆创作于1843年,即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形象再现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这些版画作品当时在欧洲流传很广,被视为了解东方巨龙的一面窗口,在近代西方具有深远的影响。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展出的铜版画作品非常精细,内容丰富,既有清朝官员的生活场景,也有当时普通民众劳作、买卖场景,让人可以直观感受当时中国风貌。版画中,香港维多利亚港、九龙等地方,还只是一片乡村景象。

  王晓强表示,事实上,托马斯·阿罗姆并没有到过中国,他的所有关于中国作品,都是以当时关于中国的可靠的素描稿为原型。据目前所知,主要是借用了1793年访问中国的英国马嘎尔尼使团随团画师威廉-亚历山大的画稿。

  虽然托马斯·阿罗姆没有到过中国,但他以西方人的视角,带着憧憬与好奇,通过自己的大胆想象,用自己独特的创作语言,形象再现了19世纪中国的风情面貌。在这些版画中,中国没有被丑化、妖魔化。其内容涉及香港、澳门、北京、天津、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半个中国,生动展现了当时中国民生世态,当时的中国南北各城市依然井然有序,保持着帝国的形象。

  王晓强表示,英国在鸦片战争胜利后,发行这一系列铜版画作品,目的是让欧洲贵族了解当时的中国,也是为了显示英国雄风。在东莞这个近代史开篇地举办这次展览,具有特殊意义。(完)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83622932434082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