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北京之声:我的伙伴”群展开幕 张晓刚领衔(图)
发布时间:2013-12-17 阅读次数:835次

师生关系

两人都体现了“个人经验、记忆的碎片”的主题。

张晓刚 2013年新作《书囚》1-4号作品,作品中有着文人绘画的经典图式,埋首书中的面容似乎在暗示受困于书写、记忆及遗忘之间的个体遭遇。

  胡晓媛 作品主体是一门板装置。很偶然门板形成一道裂缝,她便想到了将两块拼在一起。“这便像参禅那样去体悟变化,”佩斯北京副总监李佳说。

意境相同

两人在作品中展现了禅意。

宋冬 1999年在印度创作的作品《宋冬到此面壁》。他模仿印度高僧达摩面朝墙壁。墙上写着:“宋冬到此面壁”。在旁边,他用小字写着:“很久很久以前,达摩从印度到了中国,理由是——禅;很久很久以后,宋冬从中国到了印度,理由是——艺术;达摩不会中国话,闭嘴面壁十年,壁留下他的影;宋冬不会印度话,闭嘴面壁十天,壁留下了艺术。”

  陈蔚 作品《一支难以忘怀的歌》用多种收藏品构成,带有自传性质的照片装置环绕在张晓刚作品周边。

张晓刚新作《书囚》1-4号。

  这或许是艺术界的一场连连看,或因师生关系、或因作品能形成对话之故,张晓刚、宋冬、陈蔚、胡晓媛等十位艺术家走到了一起。近日,“北京之声:我的伙伴”群展在798佩斯北京开幕。张晓刚用新作《书囚》率伙伴们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生态中偶然生发或有机形成的各种“关系”。该展将展至2014年2月28日。

  2010年佩斯北京推出了“北京之声”常设展览项目,此次“北京之声”第四次亮相。佩斯北京副总监李佳告诉记者,秋天时开始筹划此次展览,便想到了结伴的形式。他们告诉陈蔚、胡晓媛、仇晓飞等70后、80后艺术家这一想法,让他们自己点名希望与哪些前辈艺术家“结伴”展出。

  结果,胡晓媛点名宋冬,仇晓飞点名韦启美,陈蔚则自然地与老师张晓刚结伴。“在这个展览中,打破了艺术品单独零散的状态,而安排了一种人为的次序,进而产生新的意义,”李佳指出,除了年轻艺术家点名结伴外,也有策展方主动发现两位艺术家直接的关系,类似隋建国和李子勋。(记者李健亚)

  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作品图由佩斯北京供图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2533402442932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