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看孙子去了,我一个人在家没事就爱写写。”武世发老人一边说着,一边把记者请进门。抬头望见同道中人赠予的“寿金堂”三个大字,回首又有武世发自己命名的“瘦金书斋”,温暖的小屋似被墨香笼罩。
73岁的武世发年轻时是空军飞行员,“1958年当的兵,当时身体不错,在学校保持着100米和1500米纪录”。要说会开飞机的人应该跟书画搭不上边,但武世发年轻时就喜爱写写画画。1986年退役后,武世发倾注在书画上的时间更多了,并开始研究书法中的颜体、柳体。一次偶然机会,武世发看到宋徽宗赵佶独创的瘦金体,一下子就被这清秀中不乏个性的“冷门”字体深深吸引,于是他从此专攻瘦金书。
当时市面上瘦金书字帖很少,年近50岁的武世发凭着一股韧劲儿开始在临摩中自悟,并逐渐告别了模仿。武世发现场书写起蔡襄诗作《上元应制》。“你见过兰花吧?看看这一撇一捺是不是酷似兰花的枝叶?”见记者若有所思,老人再写几笔,“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跃然纸上,笔迹瘦劲,于藏锋与露锋间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功力。
从2000年之前醉心临摩《秾芳诗》,到“地基”成型后的创作,武世发的瘦金体《毛泽东诗词》、李白的《将进酒》等作品已写出精髓。在第一次拿到吉林省首届临帖(碑)书法大赛金奖后,武世发先后参加全国书法大赛数十次,并屡获殊荣。2008年,武世发到北京参加全国书画摄影艺术大展时结识了著名书法家李铎,李老在看过他的瘦金书作品后,欣然题写“体道穷神”四个大字。
武世发现在是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在世人的认可中,武世发也有自己的总结:“我这辈子没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