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画家黄永玉:坦言文学为一生“最爱” 希望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写完
发布时间:2013-11-10 阅读次数:1808次

  新华网广州11月7日专电(记者 陈寂)90岁高龄的画家黄永玉,左手边是一尊伏案思索的雕塑,后面是一张凝望前方的肖像,皆他斜戴贝雷帽、手握烟斗的典型形象。这个世人眼中的“艺术老顽童”,6日下午现身“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展”记者见面会,坦言文学为一生“最爱”,希望再多活5年,将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写完。

  “我的文学行当”是黄永玉于耄耋之年以画家与作家双重身份首办的个人作品展,于7日至19日在广州图书馆展出。这也是“我的文学行当”这个融文学与美术于一体的展览的全国巡展第二站。

  “文学是我最喜欢的,但是文学养不活自己。如果靠文学的话,我恐怕也活不到今天了。”在黄永玉的艺术序阶中,文学第一,雕塑第二,木刻第三,然后才是绘画。他说,画画既能“养雕塑”,又能“养文学”,因为“雕塑很贵,文学又稿费低,而且容易出事情,所以总要在太平年月才搞文学。”

  1937年秋天,13岁的黄永玉,离乡凤凰,就读厦门集美学校。开学之日,着学生装照相,相片后寄回家中。一首留恋童年往事的诗,附于相片背后,赠予几个弟弟,成为黄永玉最早的文学作品。

  在展览总策划、作家李辉眼中,黄老一生始终有着强烈的将文学与美术融为一体的创作自觉。其早期许多木刻作品,均是为诗、小说而创作的配图。进入上世纪50年代,他的大量插画,又是为冯雪峰、叶圣陶、严文井等人的童话、汪曾祺小说、阿诗玛民间传说、郭沫若与艾青诗歌等一系列文学作品创作的。

  此次展览共展出黄永玉文学手稿、木刻、绘画等不同样式的作品400多件,大多来自黄永玉先生及其家人的收藏,由“主题变奏”“比我老的老头”及“文与图”三部分组成,分别以时间脉络反映他文学道路的概貌、介绍他与巴金、黄裳、汪曾祺等的文化交往,以及他样式独创的文学表达。

  记者见面会上的黄永玉,率性幽默,他自己的说法是:“上了80岁还不是老奸巨猾,那就太谦虚了”。听力不佳的他,读着一张张递来的提问纸条,有的一句作答,有的答非所问,有的避而不答。有人问他如何用几个形容词评价自己一生,他笑着拒绝,又思考了一下说:“如果要说,那也就是:这个人还有点同情心,不嫉妒。人家的好,我为人家高兴。”

  黄永玉目前在持续写作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2009年这部作品开始在《收获》杂志上连载至今,今年9月第一部《朱雀城》结集出版,落笔在他13岁离乡之际。

  “现在我在写抗战八年。遗憾的是,我可能写不完了。”黄永玉的话语让听者陷入沉默。“我希望能够再活5年,5年努力地写,大概能把它写完。写得完可能很开心,但是写不完谁也救不了你。”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3746786117554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