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播】弘扬本土艺术,传播闽都文化。每周六,福州电视台《新闻110午报》联合福州市书法家协会、海峡书画艺术网联合推出《闽都艺苑》。今天的《闽都艺苑》,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年轻的书法名家,他叫王冰。对很多书法家来说,能入展一次全国性专业书法展览就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而王冰,30几岁的年纪,近10年来他的书法作品20几次在全国专业性书法展览中获奖或入展,这样的成绩在福建书法界屈指可数。正因为如此,他创作的书法作品被业界和收藏界一致看好。还未到不惑之年的年轻人如何获得这样的就成。我们不妨一起来分享。
【配音】10月1日至15日,王冰和好友林传生书法作品展在三坊七巷展出,此次展览,王冰共展出近30幅作品,展出举行不到三天,王冰展出的书法作品被收藏家抢购一空。对年轻书法家如此青睐,这在福建收藏界应该算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不过我们从书法家王冰近几年获得的成绩便能明白其中道理。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十二届文化部群星奖、福建省第四届百花文艺奖、第四届中国书法篆刻电视大赛优秀奖、书法作品为故宫博物院收藏。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能有如此成就,很大程度上基于王冰对传统书法的执着钻研。
【同期】书法家 王冰
书法并不是越有创新越好的,传统就是一条大河,你越接近它,作品的调子就越高,就越显得有传统的东西。大家可以去多看一些古代好的经典的作品,多看一些博物馆的原作,我把祝枝山行草书放大,我父亲跟我讲这个方法不对,他说祝枝山那个时候不会写这么大的行草书,我们去上海博物馆看了一下原作,发现原作只有5公分左右大的字,所以要看原作,就是要取法乎上。
【配音】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潜心对古代传统书法的研究成果,体现在王冰的书法作品中。其作品从点线到结体再到章法志气和平,不激不厉,处处流露着温柔敦厚的审美原则,让人难以相信是现代人的书法作品。小字作品笔画灵动,在温文尔雅的笔墨线条中展现出中和之美。大字作品起收行落之间交待分明,雄厚开张之势中蕴藉着内敛。不断临摹古人的字帖,研究古人的笔法,他的作品起落之间无不散发着古人风韵。
【同期】书法家 王冰
临摹是很有必要的,就像我们乒乓球运动员,他们每天训练做的动作,就是要在头脑里面形成一个条件反射,我们写字的时候也是这样子,要把技艺训练成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创作出一幅作品。
【配音】书法家对于临摹的重视非同一般,没有临摹就不存在创新。王冰在临摹选取字帖范本方面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同期】书法家 王冰
临摹的时候,尽量按照作品原大临摹,不要刚学的时候就把他放大或者缩小,再写的时候,如果可以找到墨迹本的话,最好看墨迹本,墨迹本可以最好最真实的反应出用笔的轨道和痕迹,不要用刻版,只能用刻版的时候,要用比较传承有序的版本。
【配音】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件具有魅力的书法艺术作品是笔墨纸砚完美组合的产物。于王冰而言,在重视自身技艺的基础之外,他对笔墨纸砚同样考究。
【同期】书法家 王冰
笔墨纸砚是相辅相成很有关联的东西,比如王羲之在他那个时代写出来的兰亭序,一定是使用熟的纸加兼毫的笔才可以创作出来,你不可能拿一个长峰的羊毫叫王羲之在生宣上面写兰亭序,那是不可能的。
【配音】很多人刚接触书法,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学楷书、行书还是隶书。先学颜真卿还是柳公权,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这方面,相信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同期】书法家 王冰
我个人写的是颜楷,因为刚开始结体要宽博一点,到了后来一个阶段,结体要稍微收拢,可以学柳体和欧体,欧体和柳体不适合初学,它们的结体很紧,初学者不好掌握。我后来那是学的张裕钊的魏碑,张裕钊取法柳公权,收到的效果是一样的,紧接着可以写汉隶,汉隶的学习有助于线条的丰富,使用一些中锋线条,学会使用手腕,写字手腕的摆动很重要。
出处:海峡书画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