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雅到大俗,从古代一套粉彩盛食餐具到现场一盘亲手炒制的麻婆豆腐,成都川菜博物馆能满足你所有的想象。昨日恰逢中秋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成都商报博物馆周末直通车第18站也特别来到成都川菜博物馆,在这里,大家赏雅器、鉴古具、做川菜、品美食,博物馆游得相当“巴适”!在顶级大厨汪杰指导下,读者们操作了一盘私家麻婆豆腐和宫保鸡丁,现场还有读者发现疑似黑暗料理的川菜味型———荔枝味,考虑到之前在网上久负盛名的“荔枝塞肉”,“惊恐不已”的大家最后被馆长丁石冰安抚,“荔枝味也就是小酸甜……”
这里有泡菜坛子的老祖宗
位于郫县古城镇的成都川菜博物馆展出了从古蜀至现代的3000多件川菜饮食器皿,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先人们讲究的饮食文化和独特的川菜艺术。
昨日,商报的读者们来到成都川菜博物馆,在典藏馆内有现代泡菜坛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汉代灰陶双唇罐,还有各式青铜、牙骨、陶、瓷、铁器、木、竹等的煮食器、盛食器、酒器、用餐器、茶具等等。在与制酒相关的区域,解说员解开了为什么古人个个大碗喝酒如此豪气,每个人就像天生自带3颗醒酒丸的秘密,原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酿酒技术的落后,酒精浓度很低,“就和米酒差不多。”
在造型古拙的温酒铜灶、清代粉彩瓷火锅、胭脂红龙纹碗盘之间,一位姓钱的读者发现了墙上味型表上“神奇的”一幕,“川菜味型中居然有荔枝味,我怎么从来没吃过?”这位钱小姐现场问起了丁馆长,丁馆长忙解释道,川菜崇尚调味,容纳全国菜种的特色,“和酸甜味不一样,荔枝味是一种小酸甜,锅巴肉片,合川肉片都是这个味型。”
在馆内,记者还看到了圈养的鸡鸭鹅等禽类,宛如动物园,原来这些是作为川菜原料展示,旁边的小菜园子也生机勃勃地长着茄子等蔬菜。忽然一阵异香传来,原来是现场手工制作郫县豆瓣的原料区,一缸缸豆瓣正在遵循着豆瓣制作翻晒露三个步骤。读者们好奇地到一年陈制、两年陈制、三年陈制的豆瓣坛子前观察其中的区别,“原来3年的就是更香、颜色更深。”
烹饪名师指导 读者炒经典川菜
最为特别的是成都川菜博物馆互动演示馆,丁馆长介绍,这里现场演示川菜的刀功、火候及成菜过程,是川菜非物质文化核心内容,“与一般餐馆把厨房藏起来不同,在我们这里是把厨房放在正中央,通过相关的互动演示和参与,来展示川菜技艺。”
现场,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烹饪名师”称号,长期与海外进行对外交流工作的“首席烹饪师”汪杰教大家做两道明星级川菜———麻婆豆腐和宫保鸡丁。汪大厨告诉大家,麻婆豆腐的豆腐要先过水加盐煮一下,然后炒豆瓣和臊子,最重要的是———“要勾三次芡,每一次都是让豆腐吐出多余水分。”而宫保鸡丁还有个独门吃法,“要拿个勺子,一次夹入一块鸡丁、一片蒜、一片姜、一点辣椒,一颗花椒,一起喂到嘴里,这才叫五味俱全。”
很快,读者们就摩拳擦掌做了起来,只看见厨房里火光嚯嚯,只听得厨房里惨叫连连,“糊了糊了”“师傅快来,要加多少芡?”“端不动锅啊……”厨房里面的读者忙得不可开交,生怕看错了盐和味精,厨房外面待命的读者们也没闲下来,他们品尝着按汪师傅的指点,做出的风味迥异的菜肴,还边吃边点评,“颜色不行”、“淡了点”、“味道太重了!”
“我晚上回去还要做一次!”一位读者最后总结道,“吃川菜是既吃味道又吃文化啊!”(成都商报记者 曾灵 摄影记者 张士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