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收藏网讯 明成化朝(公元1465—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年号)历时23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全面恢复正常,是我国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青花可谓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其器突出特点是玲珑秀奇、端巧工细,后人对其评价颇高。
由于成化青花在绘瓷方面已改变了永乐、宣德时期的采用小笔触着色,用双勾线条,一笔涂抹的上色法,因而不如典型宣德青花那样留有层次和空白地。据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物艺术研究会理事何满光介绍,成化时期的青花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成化初年所制,各方面都与宣德青花相似,尤其是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更难与宣德青花区分;另一类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为主要特征,是成化青花的代表,与后来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我自己手上也收藏了几件成化时期的标准古瓷器,因此在研究的时候有实物对照。”提及成化时期的青花瓷特征,资深古瓷收藏家何满光总结出其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有的近似于脱胎。施釉洁白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呈半透明状,若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根据相关的资料介绍,成化的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以带釉居多。砂底有些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摸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因此广东省收藏协会理事、广东文物艺术研究会理事何满光特意拿出了自己收藏的一件成化青花留白龙碟以及一件青花灵芝纹小碗来作为实物资料讲解。他说成化时期的瓷器,修胎一般都比较规整,瓶、罐、壶等立器接口痕迹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等足较直而且较高。何伯还提及著名鉴赏家冯先铭主编的《中国陶瓷》一书中对成化窑瓷器的注释:少厚重的大件器,器形多轻巧。其胎、釉制作讲究。釉有两种:一为偏青色,一是洁白,都极肥润,抚之有玉质感。器物外底部的底釉往往有不平的波浪感。“书中所提及的这些特征,正如我珍藏的成化青花藏品一样。”广东省收藏协会理事、广东省文物研究会理事何满光再次解释,成化瓷的气泡小而密集整齐,不同于典型宣德器大、小不同而疏朗的气泡群。而此时的青花图案花纹,常见云龙、团龙、莲花八宝等。
(来源:华夏收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