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黄永玉:没受正规美术教育是缺点 也是我的风格
发布时间:2013-08-28 阅读次数:1807次

  展厅里,黄永玉看着自己过去的作品感叹道:“这样的画现在画不出来喽。”本报记者 李韵摄

  8月26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黄永玉九十画展》开幕的第10天,又恰逢周一闭馆休息日,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媒体专场参观活动。

  如同黄永玉一贯的行事风格,“照老办法,开门就看。不剪彩,不演讲,不搞酒会,不搞研讨会”,画展极其低调地开幕了。九十高龄的黄永玉亲临现场,用作品向观者展示着艺术的力量,用风趣的语言展现着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展出的300余件作品,分为五个部分,占据了国家博物馆四个展厅和部分公共空间。第一部分是1949年—2004年的综合内容,以版画《劳军图》《阿诗玛》、国画《山鬼》为代表的作品,反映了他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艺术历程,表现了其所经历的从版画到国画的转变。

  第二、三部分,分别为2004年—2013年的国画作品,呈现的是黄永玉在八十岁以后多样化的创作。在作品中不难看出,八十岁后,黄永玉的巨幅作品不断涌现,表现出了他孜孜以求的执著和源源不断的创造。问及其代表作,黄永玉笑着说:“我天天都在画,哪里记得那么多。有的作品是看了展览以后才想起来,原来我还画过这个。”

  展厅里一幅丈二尺幅的《白描荷花》,是黄永玉举办展览前一个月刚刚创作的。联想起之前他画过不少荷画题材的作品,记者问黄永玉荷花在他心目中占据何种地位。老人的脸上露出一丝顽皮的笑容:“你们总觉着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其实特别简单——熟悉而已。”从小生长在南方的黄永玉,见过各种荷花,荷花的样子早已烂熟于心,信手拈来。

  展览的第四部分为2004年—2013年的综合作品,包括油画、书法、雕塑、设计、玻璃工艺等,从佛罗伦萨到塞纳河的写生,还有在威尼斯烧制的玻璃作品,都表现了黄永玉的多才多艺。“我没有接受到正规的美术教育,我的美术技能是捡来的,东捡一点西捡一点。”黄永玉认真地告诉记者,“这既是我的缺点,也成了我的风格。”

  以上四个部分都在国博南区一层的展厅,第五部分是黄永玉1959年创作的壁画《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作为一个特别的展区,它位于国博东门二楼平台上。

  据介绍,此次展览是继2004年黄永玉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之后,又一次大规模艺术创作的集中呈现,因此本次展出的其八十岁以后的新作均是首次和观众见面。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展览前言中说:“这位终身和湘西古镇凤凰有着不尽缘分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有着特立独行、爱憎分明的个性。在他的知识体系中,既包容中西主流文化,又渗透着来自民间的智慧,这些都反映在他的多样化的艺术创作之中。”

  展览将持续到9月16日。(记者 李韵)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1193799972534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