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锡林花鸟作品《大吉图》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谓野逸悠然,野逸是指纯朴闲适;悠然是指安闲、闲适的样子。将这种情趣表现在中国画中,即是山水画中透露出的山川旷野的苍茫萧疏,空旷淡寂,充满野逸之气;花鸟画中体现出的花鸟鱼虫的天真无拘,逸趣自然,有返璞归真之感。
潘锡林的作品题材源于生活多宁静野逸之态,清绝妙造,悠闲自得。在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和审美理想的理解中,融入了自己对历史、对传统审美、对国学文化的理解。他的创作在经历三十几年如一日的刻苦修炼,成就了他那野逸、苍劲、老辣的风格。他是善于打开樊笼束缚的画家,从他近期的作品不难看出,创作的目的不在于重复前人的形式抒发古人的情感,而是艺术家个人的情感与自然之间的对话。比如他将自然变化给予他的启示运用创作之中,或显草长莺飞的勃勃生机,或显骤雨打荷叶的自然无穷之力,或显叶黄草枯的肃杀之景,在自然花木的季节变化中总能让观众看到他内心不可抑制的情愫喷发。

潘锡林花鸟作品《蕉阴》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最为厚重的积淀,花鸟画的终极目标则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由此看来无论山水还是花鸟都是作画者主观情感的呈现。如果说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好似雾里看花隔着一层,那么没有了这种主观情感的表达,只能是对客体物象冷漠简单地写照,花鸟画的创作也就失去了其意义。就此而论,说
潘锡林 “画为心迹” 的创作,我们可以从其作品中,感受到画作突出的强烈主题情思,将外在的像作为心迹的寄托,喻情于花,寄情于鸟,花语鸟鸣皆为我语,在这样画作中,花非花、木非木,但花仍是花,木仍是木,一切景语皆为情语,写意抒情,传达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