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评论:“奇葩”博物馆产自权力丑行
发布时间:2013-07-13 阅读次数:761次

  真正催生这座“奇葩”博物馆的是资本的私利贪欲与权力的政绩形象。在资本和权力裹挟之下,文化独立是很容易丧失的,文化人格是很容易遭受捆绑的,公共话语权也很难有发挥空间。

  在河北冀州,有一座叫冀宝斋的博物馆,里面的藏品年代穿越、造型奇异,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看不到的。看完之后,又让人直称“毁三观”,因此得名“奇葩”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究竟有多“奇葩”?不妨再来看看这些“怪物”:史上有唐三彩、明五彩之说,这里竟有“唐五彩”;这里不仅有“隋青花”“魏青花”,还有款是“炎帝制造”的“青花人物纹罐”;不仅有“大晋建武宫廷御赐”的斗彩“三英战赵云葵口盘”,还有“大清雍正年制”的粉彩“金陵十二钗”……

  只要有点文化常识,都知道这太过荒诞不经,绝对令人瞠目结舌。不过,从当地政府部门到省级文化教育部门,却都对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博物馆”纷纷赐予“名分”。于是,一座“低仿假货集中营”,堂而皇之地贴上了国家3A级景区、衡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级科普基地等大量的身份标签。

  可见,“奇葩”最“奇”,不仅在于仿制出大量侮辱文化常识的“文物怪胎”,更在于长期存在对这些怪胎顶礼膜拜的“权力怪胎”。文化的伪饰与权力的丑行,让一座“奇葩”博物馆长久存在,名正言顺地向人们辐射大量的文化垃圾,对历史文化恣意进行亵渎。

  现在,在舆论炮轰之下,“奇葩”博物馆终于被闭馆整顿,那些被各级政府授予的荣誉牌子也被全部摘除了。

  此前,对这座博物馆也有质疑之声,但是,当地政府部门甚至还将这样的怪物视为文化地标,赋予其文化教育的职能。于是,“奇葩”博物馆才能长久红火,吸引无数青少年投身其中去接受“教益”,任由那些错位腐朽的文化误导人,这才是最大的文化伤痛。

  也就是说,真正催生这座“奇葩”博物馆的是资本的私利贪欲与权力的政绩形象。在资本和权力裹挟之下,文化独立是很容易丧失的,文化人格是很容易遭受捆绑的,公共话语权也很难有发挥空间。由此也不难想象,在现实世界,“奇葩”博物馆绝不会只开这一朵。事实上,各地频繁出现的“虚构名人的文化故里”,就是很好的证明。

  一座“奇葩”博物馆,就是文化在资本捆绑与权力干预下全面失守的最好写照,它生动地揭示出为什么我们无法拥有真实而又有品质的公共文化生活。当文化失去独立失去源头活水,当资本无良流着不道德的血液,当公共话语轻易受到权力捆绑,我们就很容易生活在穿越、山寨的公共空间里。(特约评论员 单士兵)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0984206199646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