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军说,这属于微刻作品,我省从事微刻技艺的不到5人
看着扇子上密密麻麻的小字,有种想找放大镜的冲动。不知道在扇子上读完《红楼梦》,会是怎样的感觉?
自古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就是文人雅士的爱好,不过常见的都是在尺余长的扇面上写几个字,最多也不过上百字。可是记者眼前的这幅扇面上题写了5000多个字,一部完整的手书《金刚经》。而另一把扇子上则书写的是《红楼梦》,据说写这部《红楼梦》已经用了50多把扇子。大同市工艺美术大师冯丽军是这些扇子的主人,他说,还有六七回,《红楼梦》就写完了。
在大同展区内,冯丽军的微刻作品很朴素,白底黑字的扇面安静雅致,内敛细润的巴林通灵清亮。巴林石上微刻着《道德经》《廉颇蔺相如传》等,其中5016字的《道德经》刻在一块11.5厘米长、8.5厘米宽、3.2厘米高的巴林石上,一些参观者拿着放大镜仔细地看着微刻作品。冯丽军在一旁详细地给大家解释着他的作品。
“您的视力是不是非常好?雕刻的时候需要借助什么工具吗?”面对这样一些需要用放大镜才能欣赏的书法、微刻作品,记者不由得对他的视力产生好奇。“不用,都是裸眼完成的,做这些是熟练之后凭感觉去写,是意刻。”
原来,冯丽军3年前开始从事微刻艺术。做微刻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憋着一口气去写,因为呼吸会使手臂肌肉颤动,这样会影响作品效果,为此他花了一半的工资给自己租了一间工作室,全神贯注地做微刻,每天除了工作之外,他都一心扑在了微刻上。
冯丽军说:“做微刻更多是为弘扬这种技艺,让大家看到还有人这样用功去写字。”目前,从事微刻技艺的人已经很少了,这项技艺太辛苦。从事微刻3年多,其间也有茫然的时候,这次的文博会给了冯丽军动力,让他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他说,在我省从事微刻技艺的不到5人,这次展会就展出了两个人的作品,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他已经跟我省微刻第一人王修筑进行了交流,希望以后可以向大师学习。(李雅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