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商业博物馆在汉口北落成 记者 刘斌 摄
由卓尔控股有限公司和长江日报联合筹办的武汉商业博物馆,今起面向社会征集与武汉商业发展相关的实物、文献及老照片等。
落户汉口北的武汉商业博物馆,将通过实物、文献、老照片及珍贵影像,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和复原技术,全面展示和演绎武汉城市商业发展的千年历程以及武汉商业在不同历史节点所创造的辉煌与传奇。
据悉,武汉商业博物馆将在年底建成开馆,目前已成立由文化历史学者章开沅、冯天瑜、皮明庥、严昌洪、朱英、陈锋、何祚欢、涂文学、张笃勤、姚伟钧、魏文享、董玉梅等组成的专家顾问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为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提供学术支持。
据记载,100多年前的晚清时期,武汉的经济地位在全国仅次于上海,在天津、广州之上,外国记者称之“东方芝加哥”。鼎盛时期,武汉一年的进出口贸易额达1.3亿两白银,在当时的中国,除了大上海,其他城市望尘莫及。专家们表示,武汉商业博物馆的建设是武汉“文化五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武汉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既是历史的展示,也启迪着大武汉的重新崛起和复兴。
据了解,以展示一座城市商业发展历程为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在国内鲜见。本报将联手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媒体全球征集武汉商业博物馆文物。 (记者蒋太旭 通讯员江身军)
专家观点>>>
华师大教授章开沅:
提升城市形象非常重要
武汉因商而兴,建武汉商业博物馆对城市形象的改善和提升,非常重要,不办就不办,要办就要办好。
要通过“实物”和“故事”,让市民可观可感,不要做成“电化教育馆”。要注意观众的反应,不然花很多钱,却没有那个“味道”,就得不偿失。
武大教授陈锋:
汉口早期现代化值得研究
明清以来,汉口商业繁聚,既聚集各路商帮,又中转各色货物。“汉口”几成为武汉的代名词。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历程,不论是从城市史的角度,还是从早期现代化的角度,都值得加以总结。武汉商业博物馆的建设要将这样的研究纳入视野。
商业与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清代汉口商人的生活和市井风俗,都通过汉口竹枝词等文献得以记录和传世。故谚云:行遍天下路,惟有武昌好过渡。”这些文献均应研究和展示。
地方史志专家董玉梅:
重视汉口开埠后的商业史
武汉商业历史主要集中于汉口,建议改名为汉口商业博物馆,更具有历史厚度和国际知名度。
商业博物馆的展览馆内容可以集中从商人、商会、商品、商路、商户(老字号)、商俗等几个方面为主线展开。在“四大名镇”内容中,漕运和淮盐的内容不可或缺。展陈内容要注意详略,重点表现汉口开埠后的商业历史,展现大武汉在历史上的商业辉煌,激励和启迪大武汉的重新崛起和复兴。
(记者蒋太旭 通讯员江身军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