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先生大名,来自刊发《衡水晚报》上的数篇画作。其中有幅《荷香清远》,苍劲雅洁、淋漓酣畅,旁逸斜出下破纸欲飞,令记者这书画艺术的“门外汉”也品了古韵之美。缘分使然,没成想有朝一日能幸会蕴韬先生,并亲身体验先生风采。
昨日上午,河北青竹颜料公司举办了场书画家笔会。因工作关系,记者抵达现场,准备为活动写个稿子。笔会与会书画家不太多,但档次较高,汇集了津门、衡水知名艺术家九人。走进画室,诸名家正挥毫泼墨,一幅幅仪态万方的作品勃然而出。此时,有位满头银发的老者搁下生花妙笔,在为旁边画家递印泥。看他精神矍铄、笑语朗朗的样子,真不信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主办人打趣地介绍:“这就是衡水‘唐伯虎’张蕴韬先生,又有‘杂货铺掌柜’的雅称!”先生迅疾做个打住的动作,笑呵呵地说:“朋友们抬爱,可不敢当!”
据介绍,张蕴韬先生1944年生于安平,1964年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74年开始学画。数十年来,先后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书画展。无论绘画、书法、篆刻、摄影、根雕等,均取得了很高成就。其因才华横溢、忠厚朴直,名画家王学明曾评定:“当人们欣赏到你的作品时,就会感觉到你的心、你的情、你的个性及你对事物独到的见解,你的信品就是你这个人。”蕴韬先生在圈里的风范,可见一斑。这点在笔会期间也有了极好印证。室内不时跃动着他为大家服务的身形,使深冬酷寒天气平添了几许融融暖意。
见先生闲了下来,记者试探着说:“有机会见到您老,留个字行吗?”蕴韬先生二话没说,当即铺开裁好的宣纸,一挥而就。我在旁边看的好生羡慕,也怯怯地问:“先生也给俺写一副吧?!回去裱好做个纪念!”他很谦和地说:“见面就是缘分,没问题!”一时间,大脑飞速旋转,搜肠刮肚寻找古今名言佳句。先生晓得记者名字后,饱蘸浓墨、运笔疾飞,写下了:“树大根深、浩然正气”八字草书。他的字亦如画作,枝干坚韧,风骨铮铮,充溢着对后辈的期许和鼓励。非但如此,先生拿起印台,分别在边角签下了三枚印章。这份端然无疑是对晚生的又一层尊重。
中午,与先生同车去酒店。论年龄、身份、地位,他应坐在司机后座。谁想先生第一个打开车门,坐在了副驾驶位置,嘴里笑着说:“大冷天穿的厚,我就不和青年们挤了!”一路妙趣横生,不觉来到酒店门前。车水马龙时段,汽车一时难以停靠。他不等车停稳,打开门做出个令人费解的动作。原来车旁有辆近二十米长的大巴,正小心翼翼倒车,司机脑袋探出车窗,边摁喇叭边招呼路人。凛冽寒风中,先生赶到大巴后方,大声喊着:“请大家让一让!”同时,向司机打着手势,指引其把好方向。那不输于年轻人的矫健身姿,在如潮人流份为抢眼。
短暂接触,中午虽没给先生敬酒,却无法磨灭对他的敬意。小处见大,分明在先生细微言行目睹了其走过的岁月。向来以为,真正智者多是善良正派的好人。先生的满头华发、爽朗笑颜及古道热肠,注定会在心中留下深的痕迹!
(来源:中国网中国交通 王树浩 张东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