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冯骥才:商业化和政绩化是“非遗”传承面临的最大问题
发布时间:2013-06-10 阅读次数:1186次

  新华网北京6月8日专电(记者 廖翊、徐硙)第8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京举办了一场关于非遗传承人的研讨会,主题是“倾听传承人心声,关注传承人命运”。

  此一主题透露着,我国非遗传承人生存现状并不乐观。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两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我国非遗保护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但是,在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下去,仍有很大隐忧。

  “文化的商业化和文化的政绩化,是非遗传承面临的最大问题。”研讨会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

  他表示,经过10年地毯式的调查,我国已把非遗“家底”摸清,并且颁布了非遗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保护体系。但是,一些地方政府不明白文化遗产的意义,不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无法真正承担起保护之责。

  学者刘锡诚介绍,对于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生活和工作待遇,国家给了很好的扶持政策,但在一些地方没能得到很好落实,而省级以上的传承人主要生活在农村,因此,他建议扶持政策“应该向农村的传承人倾斜”。

  更大的困扰来自社会环境的变迁——随着传统村落日渐消失,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悄然改变,非遗传承人离开本土,进入市场,一部分非遗开始发生“遗传变异”。

  比如,有些传承人在利益驱动下,由画农妇改画仕女,由画农舍改画山水,失去了坚守,沦为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的匠人。

  “民间艺术是要有底线的,不能因商业利益而丢弃非遗本质。比如剪纸,手工创作就是它的底线,否则,它的生命就会完结。”中国民协副主席罗杨说。

  同理,从利益和政绩出发,有些地方对于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不同的对待方法。“像手艺、民族服装、表演等,这些能带来游客和收入的文化,政府就重视。而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口头文学,这些和政绩、收益挂不上钩的文化遗产,消失得最快。”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冯骥才认为,文化遗产保护,政府管理必须跟进。

  “地方政府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不应把非遗推向市场,‘非遗开发’一词必须反对。同时,非遗保护一定要和孕育它的传统村落保护结合在一起,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村落一定要保护住,这样才能保护住非遗的文化空间。此外,专家不能在非遗保护中缺失。专家要走出书斋,成为田野学者,要用专业的眼光和科学的标准帮助非遗传承人。”

  “非遗传承应是全民的传承,每个人都应有这样的自觉。”冯骥才说。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033390522003174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