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德国博物馆——社会变革中的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13-05-30 阅读次数:966次

  德国博物馆协会的负责人安雅·沙路史克介绍:“德国的19所博物馆在12日共同发起了一项‘推特直播’线上活动。人们在外面可以通过推特直接了解到博物馆内正在进行的现场活动。我觉得这个活动是对今年主题的一个非常好的诠释。因为我们在推特发布的内容是关于历史的,而推广的方式则是现代社交网络。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锁定了现在甚至未来的参观者人群,我也希望借此能有更多人走进博物馆。”

 

  根据简介,这次推特活动的小标题叫做“这里,当下”。在同一时间内,每个人在家中标记各自的位置并转发消息,在整个德国的电子空间内形成一种“交响乐”的效果。发条微博都能够激发出些许诗意,也许这就是被现代化生活冲击却依然不死的浪漫主义精神。

 

  在过去的认知当中,博物馆只是一个保存过往时光的象牙塔,但现在,德国博物馆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开始着眼于一些当前的社会问题,并在国民意识的重构方面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目前,德国大城市当中的移民比例已经达到40%。如何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德国社会,并且保留各自文化的独特性?针对这个问题,德国博物馆协会推出了一个长效的专题项目,通过“收集、展示、传播”的方式,关注移民人群的生活以及工作的方方面面。专题项目负责人薇拉·诺伊基兴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这个项目是2012年发起的,要持续到2015年,一共三年时间。项目针对的移民群体有这么几个:一个是母亲,移民一代的母亲一般来讲很可能都不会说德语;第二是青少年群体;第三是在工厂或公司工作的人群;这个项目是博物馆和移民组织合作实施的,同时德国内政部也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

 

  一方面,博物馆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接纳移民群体,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融合过程中特有民族文化的不断流失,诺伊基兴说:“我们有关于伊斯兰文化的一个项目,当这个群体走进博物馆时,他们感觉重新意识到了自己的文化。人们可以畅所欲言,讲述各自的经历,最终获得一个混合的人生集合,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十分重要。我们需要意识到,德国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受很多文化影响形成的。这只是意识过程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博物馆能够一直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

 

  德国博物馆的运营经费主要由州、市政府划拨,部分由联邦政府或私人提供。在欧洲经济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博物馆无疑会受到波及。沙路史克表示:“很多博物馆被迫缩短开放时间,有的减少展览举办量。德国的博物馆主要依靠公共财政,当税收不足时博物馆只能节约开支。同时,和德国相比,其他国家的国民对于博物馆事务的参与度更高。比如英国和美国有庞大的志愿者服务基础,德国虽然也有志愿者,但比例非常小。”

 

  尽管面临许多困难,沙路史克认为:“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开放平台,它为了交流和理解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一个基础,让人能够从历史生根,从而着眼于将来。我觉得,博物馆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有很大作用。有一点非常重要:人们认识历史,从对历史的知觉中捕捉当时的情境,就有可能将其推演到未来的变化发展中去。”

 

  博物馆是历史的见证者,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历史。在未来,它将更多地承担起开物前民的重任,成为整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相关书画新闻: 德国博物馆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1037611961365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