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藻以版画闻名于世,不过他家客厅里挂的大幅作品,却是上世纪70年代他去富春江冶炼厂深入生活时的速写。
书房里的画桌上,摆着挂满各种型号毛笔的笔架,桌上叠得满满的书画作品,更让人觉得充满传统书画家的味道。木刻刀反而被束之高阁了。
这大概就是赵宗藻“中国气派”的体现。
这位从小受传统中国艺术熏陶,先后被傅抱石、潘天寿等国画大师培养过的艺术家,走入版画道路之后,开创出独具一格的人文版画风格。
1982年《黄山》组画的创作,让这种中国气派达到了新境界。
这幅作品在第7届挪威国际版画双年展上获奖,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著名中国艺术史学家苏立文评价:“通过这部作品,中国画家在水印技术方面打开了新天地,为建立现代中国式的版画取得了新突破。”
在绘画艺术上,赵宗藻是个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在2011年浙江美术馆“八十凝望——赵宗藻艺术回顾展”上,人们就见识了赵宗藻在版画、书法、山水画等多种领域里的创作。
那一年,他甚至还教90后、00后的年轻人如何创作指墨画——他拿了一颗生姜当“模特”,用手指水墨写生。
“用手指画画,根基还是在运笔的功力,依然讲求笔墨和线条。只不过手指不像笔这么顺畅,却反而生出了笔画不出的意趣。”赵宗藻说。
在采访的时候,他还特意拿出一本山水、书法和指墨画的集子,津津有味地给记者讲解。
指着一张风信子图,他笑道:“文革期间,版画被否定了,我在家里闲着没事做,就学习潘天寿先生画的指墨画。这些图都是照着家里种的花写生的。”
那时候,赵宗藻一家还住在少年宫附近的少年路上。家中虽小,但赵夫人很爱种花。
如今几十年过去,赵宗藻依然爱对着阳台里的花花草草,描摹几笔,以为乐趣。
人物名片
赵宗藻:1931年生,笔名木石,江苏江阴人。新中国第一代版画家、美术教育家之一。先后就读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南京大学美术系,1955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任教。
作品《田间》曾入选莱比锡世界版画比赛,作品《四季春》参加巴黎春季沙龙并为巴黎图书馆收藏。《仙蓬莱》、《黄山松》参加1984年挪威第七届国际版画双年展并获奖,被美国和芬兰大使馆收藏。水印木刻《黄山》组画,被西方艺术家誉为“打开了中国水印技巧的新天地”。
这位从小受传统中国艺术熏陶,先后被傅抱石、潘天寿等国画大师培养过的艺术家,走入版画道路之后,开创出独具一格的人文版画风格。
1 |